小麦玉米轮作磷肥周年运筹及包膜控释磷肥对磷素的高效利用机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u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是作物生长所必须的大量元素之一。磷肥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过量或不合理施用磷肥,导致土壤磷素不断累积,磷肥当季利用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磷矿资源的匮乏。因此,制定合理、可持续的磷肥综合管理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发现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对磷肥施用量和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响应不同,为提高磷肥利用率,从减少磷肥施用和降低磷素固定两个角度展开研究。第一方面,本研究通过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长期定位田间试验,探讨磷肥施用低中高水平下,小麦玉米间产量响应、土壤磷素有效性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的差异。第二方面,结合上述小麦玉米需磷特性差异,在土壤有效磷含量高和低条件下,研究玉米季减施磷肥运筹模式的可行性,及土壤有效态磷含量、磷酸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对周年作物产量的影响机制。第三方面,针对磷素易被土壤固定的问题,从减缓磷肥与土壤接触来减少磷素固定的思路考虑,研发了新型生物基聚氨酯包膜控释磷肥,采用扫描电镜、气相色谱、傅里叶红外成像显微镜等技术,表征控释磷肥膜壳界面微观形貌,液化多元醇组分及聚氨酯成膜特性变化,探究延长包膜磷肥缓释期的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探明了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不同磷肥用量对作物产量响应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本试验基于连续10年的长期定位田间试验,在低量(P1)、常量(P2)和高量(P3)三个磷肥梯度水平下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响应、土壤磷素有效性变化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回归分析可知磷肥施用量与小麦产量呈显著相关,与玉米产量无显著相关性。较P2处理相比,长期减施的P1处理或增施的P3处理,分别使小麦减产20.1%和6.2%,而玉米季的P1处理使产量平均提高了6.7%。综合分析作物产量及谷草比发现,小麦P2处理最适宜,玉米为P1处理最适宜。小麦季P2处理连续三年平均磷肥利用率达到48.4%,而玉米季P1处理平均磷肥利用率达到了51.1%。增施磷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磷素有效性,连续施肥13年后,P2处理有效磷和全磷含量较试验起始时分别提高了82.6%和9.1%。小麦和玉米土壤细菌和真菌门水平物种丰度整体呈现季节差异大于磷肥用量差异,其中仅细菌的变形杆菌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受磷肥用量与季节共同影响。作物产量与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相关性,而与真菌无显著相关。本试验表明,小麦比玉米对磷肥的吸收更敏感,季节间细菌微生物多样性变化显著影响作物产量,为玉米季减磷增效提供了基础。(2)揭示了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减磷周年运筹模式对土壤磷素供应及微生物耦合增效的机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采用有效磷含量高(30.36mg kg-1,H)和低(9.78mg kg-1,L)两个水平的石灰性土壤进行了连续2年四季的盆栽试验,以评估仅小麦季施磷肥(Pw)较常规小麦玉米两季均施磷肥(Pwm)措施对作物产量、土壤有效磷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HPw处理较HPwm处理在减少1/3的磷肥投入情况下,作物总产量连续两年稳产,且HPw处理磷肥利用率增加了10.8%。与基础土壤相比,两年间HPw处理的全磷含量没有累积,而HPwm增加了20.6%。玉米大喇叭口期,Pw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与Pwm处理无显著差异。土壤磷含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尤其是真菌群落。Pw处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Pwm处理。高磷水平下,土壤微生物对产量的贡献大于土壤有效磷的影响。Pw处理芽孢杆菌(Bacillus)和根瘤菌(Rhizobium)相对丰度显著高于Pwm处理。芽孢杆菌与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根瘤菌与ACP和ALP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这有利于土壤磷素活化。本试验表明高磷土壤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仅麦季施磷可通过土壤磷有效性与微生物间的耦合,实现全年作物稳产。(3)阐明了采用改性农作物秸秆提高生物基包膜控释磷肥养分控释性能和磷素高效利用的机制。采用高效的瞬时弹射蒸汽爆破技术预处理小麦秸秆(SEWS),以去除小分子半纤维素和难成膜离子,延长生物基聚氨酯包膜磷肥的释放期。结果显示,在包膜量5%的条件下,SEWS处理包膜磷肥较小麦秸秆(WS)处理,初期释放率由4.8%下降为2.5%,释放期由10d延长至28d,达到控释肥的释放标准。蒸汽爆破预处理秸秆过程破坏了细胞壁,该过程使半纤维素含量从32.7%降至5.1%。通过清洗,使秸秆中难成膜离子(K+、Ca2+和Mg2+)显著降低,K+的含量下降最多达85.2%。秸秆液化过程中,SEWS液化产物较WS直接液化残渣率下降了38.1%,仅为5.5%,而羟基值增加了36.5%,达到了125.3mg KOH g-1。包膜过程中,SEWS处理的液化多元醇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反应形成了一个紧密交联的、均匀的生物基膜,减少了养分释放过程中膜材孔洞的形成。利用瞬时弹射式蒸汽爆破技术对生物质材料进行高效预处理,有利于提高生物基包膜控释磷肥的养分控释性能,从而减少施入土壤后磷素的固定。综上所述,在保障小麦和玉米作物产量的前提下,玉米季减施磷肥有效减少了土壤磷素累积,提高了磷肥利用率,有利于发挥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磷的活化作用,实现减磷增效。研发新型包膜控释磷肥显著提升了磷的控释性能,从而更有利于提高磷素有效性。
其他文献
造纸污泥产生量巨大,成分复杂,其有机质成分及含盐量相对偏高。如何有效实现造纸污泥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成为企业和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环境问题。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能将易降解的有机质转化成稳定、卫生且农艺价值高的产品,已被认为是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但是,传统堆肥工艺存在堆肥周期长、养分损失严重和腐殖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其工业化应用受到限制。添加生物炭等炭基材料或者电场强化能改善堆肥环
学位
c面AlN、c面n型AlGaN和m面Zn O作为优选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新一代高温大功率的紫外、深紫外光电器件。例如,AlN和n型AlGaN基发光二极管和激光二极管的工作温度可达673 K,m面Zn O材料因极高的激子束缚能和非极性可制备室温乃至高达300°C的高效率光发射器件。材料的折射率、带隙等光学参数和相应器件的光电性能密切相关。椭偏光谱技术相比其它传统的光学表征可更全面且精确的
学位
苹果是在温带地区广泛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果皮色泽是苹果果实的一种重要农艺性状,其主要由花青苷所决定。花青苷是一种由糖和花色素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黄酮类化合物,它不仅可以决定果皮,果肉,叶片和花瓣等的色彩分布,还可以预防多种疾病以及改善人体血糖平衡,提高植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等。除了花青苷,原花青素也是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抵御外界侵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花青苷和原花青素作为类黄酮
学位
我国天气指数保险的研究与试点自2007年开始起步,经历了从中央倡导到各地落实推广的过程,试点地区、品种不断增多,其功能也从单一的气象灾害救助提升到助力农业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等。相比以勘察定损作为赔付依据的传统农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具有赔付标准透明、赔付过程简洁、理赔速度快、可以减少逆向选择、防范道德风险、降低管理成本和保险费率等突出优势。但多因子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仍缺少相关研究,特别是对于多
学位
果实的风味主要由果实糖酸比决定,而糖酸比的大小取决于甜度和酸度的比值,反映了果实的口感。酸度由有机酸总量决定,苹果中的有机酸大概有16种,其中苹果酸占有机酸总量的85%左右,是苹果果实中最主要的酸。果实酸度受苹果酸合成、代谢以及转运等生物过程的影响,并被关键酶所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然而,转录因子如何通过调控这些关键酶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参与苹果酸合成代谢过程仍然是未知的。果实甜度主要是指可
学位
花粉在柱头表面的黏附和水合,是植物授粉识别的开端,与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拟南芥Sn RK1复合体的βγ亚基(KINβγ),通过调控花粉中线粒体的发生,进而影响了花粉中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的水平,调控花粉在柱头表面的水合。但是KINβγ如何调控线粒体的发生还不清楚。前期的研究通过对拟南芥kinβγ-1/+突变体花粉RNA-seq结果分析发现,ki
学位
农药因其应用而进入土壤,并可能对其中的非靶标生物产生损害。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类应用广泛的常用杀菌剂,氟嘧菌酯是此类杀菌剂的代表品种。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一类除草剂,双氟磺草胺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品种。随着氟嘧菌酯和双氟磺草胺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这两种农药会进入和影响土壤环境。土壤微生物是指示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两种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亟需明确。纳米材料因其优良特性而在诸
学位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是限制作物生长及产量的重要因素。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三个三角洲之一,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广阔的地域面积是中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而土壤盐渍化是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定量、准确、快速获取区域盐渍化土壤盐分含量及空间分布等信息,是该区盐渍土地资源治理和利用的前提。卫星遥感可为获取大尺度土壤盐渍化信息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但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和成像质量较低,难以实现
学位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典型的冷敏感植物,在北方日光温室生产中经常遭遇低温胁迫,低温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品质。硫化氢(H2S)和生长素作为两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调节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关于H2S和生长素互作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的研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津优35号’黄瓜幼苗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硫氢化钠(NaHS,H2S供体)、次牛磺酸(HT,
学位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是一种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在玉米和水稻上引起纹枯病,造成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出现坏死斑,最终影响作物的质量和产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立枯丝核菌侵染植物过程中能够释放多种细胞壁降解酶,前人的研究表明,立枯丝核菌分泌的第45家族β-1,4内切纤维素酶EG1能够诱导烟草叶片发生过敏性坏死、活性氧迸发、Ca2+积累、细胞外碱化、胼胝质积累和防卫反应相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