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信仰基督教是当前农村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和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民信仰基督教现状及入教动机,农民信仰变迁的利弊及其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启示,是一个既有学术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湖北省宜都市为研究对象,在对基督教教职人员、农村基督徒及其家庭成员、农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透过农民信仰基督教现象分析当前农民的文化需求,找寻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对于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如何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进行了探索。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研究农民信仰变迁,为创新和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启示,并从基督教在我国农村的传播、基督教对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基督教和农村传统信仰的关系三方面进行了研究文献综述,最后介绍了研究对象湖北省宜都市的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介绍了宜都市农村民俗信仰的基本情况,宜都市的传统民俗信仰主要包括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以及巫术、占卜、祭祀等,民间宗教信仰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其中又以基督教信众最多、传播最广;在对宜都市农民信仰基督教现象开展问卷和口头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宜都市农民基督徒分布广泛,信教群众中老年人、妇女、低学历者、健康欠佳者居多,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家庭关系正常等特征;关于农民参与基督教活动的相关情况,总结了信仰较稳定、活动规律性较强,宗教活动内容比较丰富,大部分信众认真履行传福音责任等特征;通过将基督教与传统宗教进行比较,指出基督教的功能与实用性、组织紧密性和发展活力、宗教活动丰富性与创新性、对信徒关爱等方面都优于传统宗教,分析农民放弃传统信仰转而信仰基督教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宗教活动内容和形式因循守旧,没有积极发展信众,农村民俗信仰没有得到有效传承,日益被漠视和边缘化,同时基督教在农村的积极传播及其相对于传统宗教的显著优势也促使农民逐步放弃了原有的信仰。第三章从农民信仰基督教对其个人生活的影响,和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两方面,分析农民信仰变迁的利弊。农民信仰基督教对家庭生产有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对农民家庭生活没有造成大的影响,信仰基督教使农民思想趋于消极、行为趋于规范;由于宜都市农民基督徒人数占比不高,且信众以老年人居多,农民信仰基督教对农村民主自治尚未形成较大影响,但基督教“十诫”对农村移风易俗有积极作用,对于农民创业致富有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第四章从农民信仰变迁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剖析,总结了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启示。指出农民对基督徒信仰的热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功能缺位或薄弱点,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凝聚力有弱化趋向、对农村弱势群体关爱不到位、农民思想教育、和谐村风建设滞后、农村文化建设薄弱。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创新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路径思考,提出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和方法,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建立党员队伍内部的紧密联系,创新党员学习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整合多方资源变政府救助为社会共助,变输血式救助为造血式救助,注重心理支持和精神安慰,实行人性化救助;创新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与时俱进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树立典型标杆;引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崇尚科学环保,提倡节约简朴,引导文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