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R-KTP腔内倍频Cr,Nd:YAG自调Q绿光激光器高效稳定输出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434jkhg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泵浦的全固态绿光激光器结合调Q技术和直接泵浦技术,不仅可以缓解泵浦光带来的热效应提高激光器的光学转换效率,而且可以有效缩短激光器的腔长从而产生高峰值功率、重复频率和窄脉宽的绿光脉冲,同时保证激光器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实现激光器的小型化。为了在LD直接泵浦Cr,Nd:YAG/GTR-KTP腔内倍频自调Q绿光激光器中实现高效稳定绿光输出,本论文从倍频晶体长度、腔长、增益介质的Nd3+离子掺杂浓度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实验和理论研究。首先,本论文阐述了 LD泵浦的全固态绿光激光器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传统方法产生绿光的不足和存在问题。然后论述了非线性光学频率转换相关理论以及分析了影响非线性光学频率转换效率的因素,并对激光晶体Nd3+掺杂浓度对其荧光寿命、吸收系数以及荧光量子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其次,在激光倍频实验中采用腔长为13 mm、7 mm长的GTR-KTP晶体及5 mm长的Cr,Nd:YAG晶体,在室温下实现了高效稳定脉冲绿光激光输出。当吸收泵浦光功率为1.65 W时,获得了 200mW的绿光输出,相应的光光转换效率为12.1%,该光光转换效率为同条件下所知最高转换效率。同时获得了脉冲能量大于8μJ、脉冲宽度为8.8 ns、峰值功率超过1 kW的脉冲绿光激光输出。当Cr,Nd:YAG/GTR-KTP腔内倍频自调Q绿光激光器的平均输出功率为131 mW时,绿光激光器可在室温下连续运行2小时,平均输出绿光功率抖动小于2.1%。最后,利用腔内倍频自调Q激光器速率方程组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在模拟结果和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模拟了不同Nd3+掺杂浓度和长度的增益介质对泵浦阈值功率和输出倍频功率的影响,当泵浦功率为2 W时,在Nd3+掺杂浓度为3 at.%、长度为6 mm时获得最大输出倍频功率。此时倍频输出功率可以达到380 mW,相应的光光转换效率为19%,绿光激光性能得到有效提升。这为之后的GTR-KTP腔内倍频Cr,Nd:YAG自调Q绿光激光器高效稳定的设计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实现高效、短脉冲的小型化绿光激光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前在高分辨肺CT检查上表现为实性结节(solid-nodule,SN)、部分实性结节(partial-solid nodule,PSN)、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病灶的T1期原发性周围型肺腺癌其肺内周围区第12-14站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接受肺癌手术的原发性T1期周围型肺腺癌患者的
研究背景: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全世界有3.5亿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受到抑郁症的影响,抑郁症在中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越来越多的儿童患有抑郁症,儿童抑郁症在全球和
相较于传统能源,新能源具有储量大、污染少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但因其分散性、不稳定性等缺点存在消纳困难问题,“三弃”现象严重。在智能电网中,利用需求响应充分调
本文分析了运动副存在摩擦时,机构受力情况,提出了机构死点区域(或自锁区域)的概念,得出确定机构死区的方法,并指出如何利用正平行四边形和反平行四边形组合机构来渡过死区。
近年来,为了充分地发掘和利用激光的潜能,拥有不同空间结构的激光光场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中,涡旋光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涡旋光束是指等相位面呈螺旋形分布的光束,这种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新课改要求广大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规范精细管理为抓手,以教师培养体系为支撑,建设优质学科团队。文章就构建"一体两翼"体系,建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经济上严重"缺血",自身又缺乏"造血"能力,但学校经过努力,目前已经成为江苏省百所"e学习"试点学校之一、常州市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之一
会议
作为新一代的柔性显示技术,AMOLED显示屏具有功耗低、对比度高、色彩艳丽、柔性可折叠等多项技术优势,但是由于成本原因,目前AMOLED显示屏还不能完全替代液晶显示屏。TFT段的
表面缺陷检测是工业质量控制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步。人工检测方法准确率低、速度慢。随着图像技术的发展,借助自动光学检测系统的机器视觉检测逐渐被广泛应用。视觉检测技术
作为清中叶的文坛巨子,袁枚多以诗才受到学界关注,而对其文章作品、文章理论的研究,相较之下,则略显不足。其文集收录有数量可观的碑传作品,但因有违碑传文书写的一般范式,常受到质疑和批评。另一方面,在文史价值之外,袁枚碑传作品所呈现的艺术张力,寻求的文艺价值,又特出于同代而别具一格。为探究争议下的实情和可能存在的误读,并对袁枚碑传文失实问题进行系统的实证和整理,以辨析碑传文背后文史间的交集与分野,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