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肝癌中COX-2、VEGF-C及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arcarcinoma,HCC)作为肝癌的一种主要类型是我国高发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起病隐袭,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确诊时大多数已达晚期,治疗棘手,预后很差;囊括中药、西药的总体药物治疗效果欠满意,没有证据可确切证明某种药物对治疗肝癌有明显的生存获益。针对肝癌,外科手术治疗相对预后较好,但回顾性资料统计显示其2年复发率高达40-50%。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肝细胞肝癌患者病情难以控制并在较短时间内走向死亡的主要因素,而其病理基础正是新的淋巴管和血管的生成。为了改善肝癌病人的术后疗效,研究其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成为我们肝胆外科医生的重要课题。有多项研究表明HCC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以及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PDGFR)、Ras/Raf/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等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细胞肝癌术后转移、复发患者体内均呈高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被证实在HCC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因而其作为肝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成为我们的重点研究对象。近年来有多个学者认为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的过程中可能通过多种不同途径,在肿瘤新生淋巴管和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COX-2也作为肝癌患者的分子治疗靶点成为我们肝胆外科医生的研究对象。同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作为功能明确的促淋巴管生成的主要调控因子,已有研究资料证实其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研究同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与其特异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结合,其复合物在肿瘤淋巴管内皮生成中有意义,在刺激淋巴管上皮增殖过程中起着特异正向作用,诱导瘤内或瘤周淋巴管生成和/或扩张,直接促进生成肿瘤微淋巴管,也就促成了新转移灶的形成。最近几年有研究证实CD44v6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与肿瘤细胞生长呈现正向关联性,但其具体作用机制目前还在进一步研究中。VEGF-C、CD44v6和COX-2均作为与肝细胞肝癌生长、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成为我们肝胆外科医生的研究对象,研究VEGF-C、CD44v6和COX-2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与此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具体关系,深层探讨VEGF-C、CD44v6和COX-2在肝细胞肝癌起病、发病过程中的独自功效及协同作用,同时把其作为指标研究其在机体表达性的高低与患者预后的关联性。这些因子作为研究分子靶向治疗的靶位研究对象,对发展肝细胞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意义重大。近年来因为多国科学家联合描绘出了人类基因学图谱,我们对自己的研究由表象走向实质,有宏观走向微观,疾病的治疗手段也由综合治疗走向分子靶向基因学治疗。分子靶向药物具有较好的分子选择性,能高效选择,集中杀伤肿瘤细胞,从而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损伤,对肿瘤患者的整体损伤就降到了最低,也就提高了病人的治疗耐受性,把此治疗方法最大范围的推广。由于靶向药物的高选择性,它不易发生耐药性,安全性也明显优于细胞毒性药物,针对靶向治疗药物的诸多优势,它成为众多学者寻求肝细胞肝癌治疗研究的重点。比如:索拉非尼已经成为晚期肝癌系统治疗的标准靶向药物,它也是通过影响包括VEGF-C在内的肝癌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而达到遏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及发展,从而延长了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成为一种新兴的肝癌治疗药物见于临床。但是由于其在阻断癌细胞的传导通路过程中对部分计提正常细胞也存在较大影响,使临床应用过程中产生了一定数量的药物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范围。又引进了纳米粒子作为靶向治疗药物的载体,利用其小尺寸、表面效应、强吸附性、强生物活性等特点,可以有效改变药物体内分布特点,提高药物的靶向准确性和高效利用度,因此拓宽了索拉非尼的临床应用范围。正因为我们在研究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克服新问题,从而推动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本次研究VEGF-C、CD44v6和COX-2三种分子,也正是因为想开拓肝细胞肝癌分子治疗的新靶点。试验情况如下:材料和方法1.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及南阳医专一附院2006-2009年的肝细胞肝癌病例58例(临床资料完整),本研究用于检测的肿瘤标本均为石蜡包埋组织,均为术后确诊的手术标本。同时选择20例正常肝脏粘膜组织做对照,标本均取自肝细胞肝癌患者手术标本中,距癌组织边缘5厘米以上正常肝组织(经常规病理切片明确证实)。58例研究对象术前均未行化、放疗及介入等治疗措施的初次治疗患者。2.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在正常肝细胞粘膜组织中和肝细胞肝癌组织VEGF-C、CD44v6和COX-2的表达情况。与标本的临床病理特征相结合,分析这三种分子在肝癌细胞发展过程中的关联性和具体意义,以及其表达高低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从而发现一定的规律为未来研究肝细胞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指导和依据。本研究随访日期从手术日期开始,到随访截止日期或患者死亡为止,随访截止日期为2009年05月1日,随访时间为9-60个月。3.本研究的统计学方法:等级相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应用SPSS13.0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和卡方检验法比较不同因素间某特定指标;获得生存曲线应用Kaplan-Meier法。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对预后资料进行检验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1.VEGF-C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53.4%vs0%,P<0.01),与分化程度负相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生存时间无关(P>0.05)。细胞内呈棕黄色颗粒为阳性表达,大多数在癌细胞胞浆内和淋巴管内皮细胞胞浆内表达。2.COX-2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70.6%vs10%,P<0.01),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呈负相关(P<0.05)。阳性表达为棕黄色染色,在肝细胞肝癌癌细胞胞浆和胞膜中广泛存在。3.CD44v6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高于对照组(65.5%vs0%,P<0.01),与分化程度负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与总生存时间无关(P>0.05)。呈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表达,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肝癌细胞浆内。4. VEGF-C和COX-2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为正相关(rs=0.221,P=0.018<0.05),CD44v6与VEGF-C或COX-2表达未呈现关联性(rs=0.025,0.095;P=0.458,0.358).CD44v6、VEGF-C、COX-2联合检测与患者总生存时间之间无明确关联性。结论1.VEGF-C、CD44v6与肝细胞肝癌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相关性,可作为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监测和预后的指示因子。2.VEGF-C、CD44v6、COX-2单个因素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成为肝细胞肝癌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3.COX-2可以上调VEGF-C的表达,进而促进肿瘤组织的淋巴管生成,并最终导致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其他文献
多年冻土的开挖技术,对石油、水利、通讯、建筑等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青海省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多年冻土进行开挖的实践经验来介绍其开挖的工艺工
新人初来乍到,总有不少磕磕绊绊。尽管对国际汉语民间教学的各种有趣活动多有耳闻,但真正接触却是一片空白,所以当选题会上同事向我介绍胡同学校用打麻将教老外学汉语的趣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媒体在新形势下正在面临广阔的机遇,不仅工作效率较原先大幅提高,而且节目制作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信息传播方式也得到拓展。与此同时电视媒体也必须
本文通过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部分仪器设备校准方法的讨论,并参考相关规范和文献,提出了现代交通建设中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仪器设备校准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及校准方法。
支护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基坑的安全,也是基坑施工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咬合桩用于基坑支护工程中既能支护又能防水,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基坑支护形式。为解决
目的目前,癌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尤其是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升高。因此,寻找新的诊断和治疗相
目的探讨康瑞宝凝胶外涂护理预防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NICU住院行PICC置管的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33例,
幼师体育课是幼师生的一门必修课,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而且能培养学生
笔者在近几年的高考美术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绘画时缺少激情,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负面影响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缺少激情的美育是枯燥乏味甚至是失败的,笔者从请专家
<正>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尝试借入以欧元计价的新增债务,或者借助外汇衍生产品将原有的高息负债置换为欧元债务,以期通过调整债务结构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