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蝙蝠科三种蝙蝠的核型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r823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和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吉林省蝙蝠科3种蝙蝠即绯鼠耳蝠(Myotis.formosus walasei)、伊氏鼠耳蝠(Myotis ikonnikovi)和普通长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进行了核型、G-带带型和C-带带型分析。G-带采用Seabright的方法略作修改,C-带采用Sumner的方法略作修改。研究结果表明:①三种蝙蝠中绯鼠耳蝠和伊氏鼠耳蝠的核型为国内首次报道。绯鼠耳蝠和伊氏鼠耳蝠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臂数均相同,即2n=44,N.F.=50,具有鼠耳蝠属规范的三个特征:第一,所有的种都具有44条染色体;第二,几乎所有种都是具有3对大型和1对中小型M型近中着丝粒或中着丝粒双臂染色体,且N.F=50;第三,所有种的性染色体的X染色体为M型近中着丝粒或中着丝粒双臂染色体,Y染色体为T型端着丝粒染色体。普通长翼蝠的核型与谷晓明等报道的普通长翼蝠核型基本一致,即2n=46,N.F=50,并且常染色体的臂数与鼠耳蝠属的相同。②三种蝙蝠的G-带核型在国内均未见报道。绯鼠耳蝠与伊氏鼠耳蝠的G-带核型基本相同,并且与Bickham的鼠耳蝠属的G-带模式核型也基本相同,说明了鼠耳蝠属的动物在染色体上具有相当稳定性和保守性。普通长翼蝠和2种鼠耳蝠的大部分染色体的G-带有很明显的同源性,即鼠耳蝠染色体中的第1、3、4、5、19、20、21和X号染色体分别与长翼蝠染色体中的第1、2、4、3、20、21、22和X号染色体同源。③三种蝙蝠的C-带核型在国内也均未见报道。绯鼠耳蝠和伊氏鼠耳蝠的着丝粒带基本相同,但绯鼠耳蝠的C-带中第1、2、3、4、9、11、14号染色体及第13号染色体长臂有端带,第4、14号染色体有插入带,第19-21号染色体似乎异染色质化。普通长翼蝠C-带核型中,除第21、22号染色体几乎完全异染色质化外,其他的染色体与伊氏鼠耳蝠C-带带型类似——所有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具有一个清晰的着丝粒区C-带。④通过三种蝙蝠的核型、G-带带型和C-带带型分析讨论了鼠耳蝠属和长翼蝠属间的进化关系,即长翼蝠属的核型进化机制可能是鼠耳蝠属的罗伯逊断裂。
其他文献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给广西带来了巨大变革。要实现这历史性飞跃,关键是加强营销宣传。本文在分析广西当前营销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广西经济健
有效地培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学校课堂教学的追求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目标中要突出创新意识,开放课堂创设创新氛围,鼓励创造性学习,创设校园创新环境,引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如何合理运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经典文本对新时代的“美好生活”问题进行理论解读,成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诉求,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其中,《德意志意识形态》所体现的以物质生产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框架,有助于我们去更好理解什么是新时代下人民真正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