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题材纪录片中的情感表达探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x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实是纪录片的魅力,而情感则是灵魂。纪录片以影视纪实手段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记录历史,乡村题材纪录片更是将镜头直面乡村生活,反映当下乡村状态。从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序幕,到2021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可以看到的是,在党的领导下,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人们对乡村的情感也由“不愿记忆”变为“记住乡愁”。《记住乡愁》《中国新农民》《中国村落》等一系列乡村题材纪录片的涌现,不仅体现出创作者的人文关怀,也将百姓的心声与情感进行表达,为人们找回消逝的乡土记忆,建筑起精神的家园。本文在对当下乡村题材纪录片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下乡村题材纪录片的乡村形象和语境。从乡村题材纪录片中的情感内涵和人文情愫,探讨了乡村题材纪录片中情感表达的人文价值。并通过媒介手段的利用、场景与符号的选取以及乡村情感的多元表达,分析了乡村题材纪录片中情感呈现的路径。最后将研究所得的理论成果运用到纪录片《美丽艳山红》的创作实践中,通过在创作过程中对情感的挖掘以及情感的多维度呈现,探讨了《美丽艳山红》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
其他文献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来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血液肿瘤,发病率占所有肿瘤的1%,占血液肿瘤的10%,排在血液肿瘤的第2位,死亡构成比为所有肿瘤的2.1%。据美国SEER(肿瘤监测、流行、终末结果)数据库显示,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逐年升高,2019年发病率为1.8%。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传统的化疗后,中位生存时间约为3年。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疗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
学位
中国乡村发展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在此背景之下,一批反映乡村变迁的纪录片开始涌现。基于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乡村题材纪录片如何建构乡村的形象体系。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文献研究以及影像文本分析等研究方式,从乡村题材纪录片中所包含的三大形象主体切入,对新时代我国乡村题材纪录片中的形象建构展开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章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乡民形象”,主要是研究处于社会
学位
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短视频APP及网站平台愈发成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部分,这些平台经历了短暂的“内容移植”阶段后,自主原创视频成为其内容生产的必争之地,原创视频创作者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以手机为主体的移动互联网视频平台上,网络Vlog因其极大的便捷性与包容性,作为短视频的一种新样态已然成为一种创作趋势。这其中,许多创作者通过Vlog记录日常生活、表达自我观念、传播信息价值以获
学位
纪录片作为媒介生态系统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具象化的传播方式,在文化产业链中有着明显的作用力。而人物纪录片始终在纪录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给纪录片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人物纪录片在表现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怎样更深层次地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鲜明的性格特征,形成影片独特的艺术价值,赢得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人物性格是指人物自身固有的、内
学位
伴随着中国21世纪“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划与实施,丝绸之路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丝绸之路题材纪录片的制作数量与质量不断攀升,其国内外影响力也大幅提升。中国权威媒体“央视”参与制作的“丝路”纪录片是一个典型样本,可对“央视”四十余年来创作的三十多部丝路题材纪录片进行文本和案例分析,细分为20世纪80年代、21世纪初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3个时期,并将之置于丝路题材
学位
近年来,国内外对“非遗”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当下的媒体环境也为“非遗”纪录片的发展和传播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为此类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探索空间,通过纪录片这一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同时,作为包含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凝结的“非遗”类纪录片作品,在创作中展现了“非遗”在技艺层面、人文层面、视听层面的审美特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
学位
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体传播艺术形态,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传播内容生产机制。近些年,我国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以手机终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开始崛起,涌现出了微博、微电影、微视频等新媒体艺术形式,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而信息载体与传播环境的变化也推动纪录片的叙事内容发生变革,进而催生出一种新的影像形式——微纪录片。然而,目前微纪录片的创作质量良莠不齐,内容叙事未能完全契合大众媒介融合传播的社会环境,在新的传
学位
作为新时代的产物,短视频以其超乎寻常的生命力和快速扩张趋势,深刻影响着舆论生态和媒介环境。而随着近几年短视频内容的爆发式增长和信息消费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受众也开始趋于理性选择和思考,对于精品化、专业化内容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以非虚构式表达为主的纪实短视频的发展潜力与社会影响力也不断凸显,其创作内容深入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极强的社会价值和传播价值,成为短视频中表达诉求的重要类型
学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媒介产业的变革,以短视频为主要输出内容,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活跃的在华外国人自媒体这一群体队伍近几年不断壮大。其创作的短视频不仅在国内受到众多年轻观众的关注产生着影响力,在国际社交平台上的传播也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新渠道,不知不觉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文章通过运用相关理论与具体事例从创作与传播的角度对在华外国人自媒体的创作内容——短视频,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其产生的相关影响。
学位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今,城市形象的构建和传播已经成为了21世纪城市发展的必要议题。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凭借新媒体优势来更好促进城市形象传播,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必修内容。为进一步探究短视频中的重庆城市形象,选择合适的切入口显得尤为重要。而重庆作为美食之都,加之美食在短视频领域具有天然优势,因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