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拉尔盆地是松辽外围盆地中最大的一个含油气盆地,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贝尔凹陷位于海拉尔盆地中部,走向北东向,形态宽缓,面积约3000km2,是一个东断西超的箕状凹陷。北部以巴彦塔拉断层为界毗邻乌尔逊凹陷,西部超覆到磋岗隆起之上,东部、南部构造边界位于蒙古国境内。 本文主要研究了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下白垩统的沉积相特征,涉及的地层包括下白垩统的扎赉诺尔群包括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研究中采用了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的方法,首先对本区15 口井的岩心进行观察描述,辅助岩心薄片的观察分析和岩石粒度分析,取得了较可靠的岩心沉积相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测井相和地震相的分析。实现对整个贝尔凹陷沉积相类型,分布规律的认识,进而分析了盆地的沉积相分布规律和构造演化过程。下白垩统的扎赉诺尔群的沉积相的主要类型为三角洲相,湖相和浊流相。主要的微相类型包括分流河道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远砂坝沉积,沼泽相和分流间湾,砂坝沉积,湖泥质沉积。铜钵庙组以较粗碎屑岩组合为特征,主要沉积相为三角洲、扇三角洲平原河道沉积,南屯组一段以粉砂泥质沉积为主,主要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相;南屯组二段至大磨拐河组一段,主要是深湖—半深湖沉积夹浊流沉积,故形成了以黑色、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沉积为主,其间夹有多层粗砂或含砂砾岩层。 从沉积相的演化规律来看,下白垩统底部地层是以粗碎屑为主,向上粒度变细,反映其形成时,沉积环境发生变化,沉积盆地逐渐变深。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铜钵庙组为盆地初始断陷期,南屯组为盆地强烈断陷期,大磨拐河组为盆地深化扩张期,伊敏组为断坳期。这四个阶段反映了该盆地经历了从裂陷到坳陷的构造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