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梁柱节点是钢结构建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节点的强度和刚度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节点的构造形式也影响着结构的使用功能。因此,在契合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柱节点是钢结构建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节点的强度和刚度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节点的构造形式也影响着结构的使用功能。因此,在契合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环境下,为丰富方钢管柱与H型钢梁节点的连接形式,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方钢管柱-H型钢梁下贯上环隔板式拼接节点。本文设计了该新型拼接节点的基本试件,并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研究了试件分别在单向静力加载和低周循环加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及不同参数对耗能能力、承载能力等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该新型下贯上环隔板式拼接节点实现了塑性铰外移,可避免梁端出现脆性破坏。(2)试件破坏时,高强螺栓滑移和盖板鼓起变形情况较严重。在该节点的拼接区,翼缘盖板一侧用螺栓连接,一侧与梁翼缘焊接,在焊接提供了足够刚度的同时,高强螺栓的滑移也使节点的耗能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3)在静力荷载作用下,拼接区的盖板厚度对节点的承载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盖板宽度,侧焊缝长度和悬臂梁段长度对节点的承载性能影响较小。(4)在低周循环荷载作用下,节点的主要变形为上下翼缘的拼接盖板鼓起,滞回曲线均较为饱满,说明该节点有较好的受力性能和耗能性能;骨架曲线关于坐标原点旋转对称,说明“外环板-贯通隔板”的组合满足拉压作用下的受力性能。(5)结合参数分析,给出在实际工程中运用的建议:拼接盖板厚度最小取10mm;拼接盖板宽度不小于220mm;拼接盖板的螺栓数量一侧设置8~10个;适当增加螺栓孔径尺寸能增加螺栓的转动能力进而更好地耗能;侧焊缝的焊缝长度不小于150mm;外环板类型不建议选用外肋环板。
其他文献
纳米半导体材料因其拥有独特的光、声、电、热等性能,在多个领域都拥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纳米晶体CdS的带隙宽度处于4.5 eV至2.5eV之间,在紫外可见光的激发下可发生能级跃迁,
由于我国太阳辐射观测站稀少,很难靠辐射站点的内插或者外推获得较高精度的太阳辐射数据。黄土高原地区太阳辐射观测站很少,符合本文研究的仅有14个站点,而黄土高原地区的气
α-胺基腈是一种十分具有实用价值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特殊的结构特征能够使其进行多种多样的结构衍生化,这些衍生物又具有药用活性,因此对其的合成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α-胺基腈在有机合成中的具体用途进行了概述,介绍了α-胺基腈自身既可以作为亲核试剂使用,同时亦可以作为亲电试剂使用的特性,从而衍生出的一系列的高效化学反应。本文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α-胺基腈的合成工作现状,其主要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方式来完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也日渐提高。氢气作为一种理想的二次能源,具有燃烧热值大、产物是水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天然气储量丰富,是矿物燃料制
热电转换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技术,能够实现热能与电能的直接相互转换,其能量转换效率取决于材料的无量纲热电优值(ZT值)。碲化铋基热电材料是目前唯一实现商业化应用
区分死活细胞、检测细胞活性在细胞生物学及医药领域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物学中,区分死活细胞是研究细胞凋亡过程的重要工具;在医药领域,区分死活细胞、统计细
静电喷射技术是微纳制造领域的重要技术,深入研究微纳尺度的静电喷射理论和工艺对流体流动、纳米颗粒的制备、金属材料防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工程使用价值;然而,大孔径的静电喷射理论是否适用于微纳尺度的静电喷射,需要进行详细的实验研究。基于静电喷射的实验仪器,本文研究了微纳尺度下的静电喷射启动电压和喷射状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传统的静电喷射理论,得到了静电喷射的启动电压公式和瑞利极限公式。基于静电喷射实验装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对近海资源的开采愈发迫切,海上发电机组、海上钻井平台等海岸工程不断涌现,而桩基础因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强及施工工艺成熟等优点,在此类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海洋桩基不仅尺寸较大,受力状况更是复杂多变,采用传统的基于小变形迭加原理的设计计算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深入细致地探究竖向力(V)、水平力(H)弯矩(M)和扭矩(T)联合作用时的耦合关系及其对桩基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国家,巨大的能源消耗及煤炭粗旷的利用方式对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在煤粉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氮氧化物(NOx)是影响我国大气环境的主要
醌类化合物、酚溴代衍生物、对羟基苯甲醚和其他酚醚化合物均是比较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和染料等领域。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以苯酚、对苯二酚等酚化合物为原料电化学氧化合成相应醌类化合物;以苯酚、对叔丁基苯酚和对甲酚等酚化合物为原料电化学氧化溴化合成相应酚的溴代衍生物;以醌氢醌为原料合成对羟基苯甲醚及其他酚醚化合物。(1)通过电化学分别氧化苯酚、对苯二酚合成对苯醌,苯酚转化率为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