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部分地区牛蹄病流行病学调查、患部菌群多样性及细菌学分析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牛肉及牛奶产品在新疆经济中占重要地位,随着该产业规模的不断增大,牛蹄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其发展,给该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为明确新疆部分地区牛蹄病的流行情况、奶牛蹄部腐肉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部分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牛蹄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1)对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的2个奶牛场和1个肉牛场进行奶牛跛行率、蹄病发病率、蹄病种类、蹄病发病蹄别、蹄病发病指(趾)别进行调查记录分析;(2)分别从2个奶牛场随机挑选5个奶牛蹄部腐肉样本和5个健康奶牛蹄部样本,对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奶牛发生蹄病后患处菌落组成及丰度变化原因进行分析;(3)对2个奶牛场和1个肉牛场中随机采集的蹄病腐肉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用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出的致病菌做药敏试验,用小鼠做攻毒试验,并用PCR检测其毒力基因。结果:(1)调查的3个牛场中有99.77%(428/429)的牛跛行是因蹄病所致,牛蹄病总体发病率为20.91%(428/2047),其中A牛场为23.08%、B牛场为34.07%、C牛场为8.96%;蹄病种类及发病率为蹄皮炎80.37%(344/428)、蹄底溃疡14.25%(61/428)、蹄叶炎0.47%(2/428);变形蹄的发病率为4.91%(21/428),变形蹄种类分为延蹄38.10%(8/21)、拖鞋蹄23.81%(5/21)、倾蹄19.05%(4/21)、螺旋蹄9.52%(2/21)、广蹄9.52%(2/21);4个蹄发病情况分别为左前蹄9.13%(43/417)、右前蹄9.98%(47/417)、左后蹄39.92%(188/417)、右后蹄40.98%(193/471);蹄部发病位置主要在右后蹄系部26.33%(124/471)、左后蹄系部22.51%(106/471)、左后蹄趾间11.25%(53/471)、右后蹄趾间8.92%(42/471)、左前蹄系部5.94%(28/471);本试验中A牛场、B牛场和C牛场患蹄病的牛只经3次治疗后治愈率分别为100%、100%、97.73%;(2)从10个奶牛蹄部腐肉样本中共获得26个门、39个纲、66个目、114个科和178个属,优势菌群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螺旋体(Spirochaetes)。从10个健康奶牛蹄部样本中共获得19个门、30个纲、55个目、91个科、153个属。在健康奶牛蹄部样本中优势菌群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从90份牛只蹄部腐肉样本中共分离出6种菌,分别为大肠杆菌33株(36.67%)、粪肠球菌28株(31.11%)、奇异变形杆菌24株(26.67%)、福氏志贺氏菌10株(11.11%)、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6.67%)、表皮葡萄球菌10株(11.11%);(4)对28株粪肠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些粪肠球菌对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哌拉西啉、链霉素耐药率均达到70~100%,左氟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耐药率在30%~50%;分离株中检出agg、cob、ccf、hly、ace、esp、efa Afs、cpd、cly M、gel E 10种毒力基因;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小鼠均有死亡。(5)对33株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在20.00~30.00%,对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哌拉西啉、左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均在10%以下;在分离株中检出iuc D、ler、irp2、hly A、eae A、fyu A 6种毒力基因;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小鼠均有死亡。结论:蹄病是这些牛场牛只跛行的主要原因,蹄病类型主要为蹄皮炎、蹄底溃疡、变形蹄与蹄叶炎,其中蹄皮炎最严重。4个蹄的8个指(趾)、指(趾)间及系部均有发病,但后蹄系部蹄皮炎发病率最高。不同治疗方法均有很好的疗效,提示牛场在加强蹄病预防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对跛行牛及时诊断和治疗;奶牛患蹄腐肉样本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细菌种类均增多,相同牛场患蹄病腐肉样本和健康牛蹄样本组间差异显著(P<0.05);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分离率较高;大肠杆菌耐药性较强,部分菌株携带多个毒力基因;粪肠球菌耐药性强,许多菌株携带多个毒力基因,且具有较强致病性。
其他文献
犊牛肺炎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对牛养殖业有重大的危害,新疆牛养殖量较大,犊牛发生肺炎较多但是对于其主要病因和流行病学情况不清楚。目的:调查新疆部分地区犊牛肺炎的流行情况和发病原因,并对呼吸系统细菌学研究,为犊牛肺炎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1.分别在4个牛场连续驻场14天,记录牛场环境及犊牛肺炎发病情况,并对犊牛养殖情况、犊牛肺炎发病率、死亡率、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进行调研。将所得数据用G
学位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正持续改善,国民开始追求更加安全、健康以及更优质高端的生活方式,而葡萄酒很好的满足了我国国民对身体健康和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曾在2018年、2019年指出,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进口国,并且已经成为全球葡萄酒消费增速最快的市场,虽然2020年以来我国进口葡萄酒消费量有所下降,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蔓延以及葡
学位
硬蜱是一种叮咬家畜和人类后传播多种疾病的体表寄生虫。宿主被硬蜱叮咬后,被叮咬的体表部位会出现皮炎及伤口脓肿等症状,蜱虫还可以储存和传播各种人类及动物的病原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尽管应用化学药物防控蜱虫有许多缺点存在,但仍然是目前蜱虫防控的主要手段。因此使用抗蜱疫苗被认为是一种无毒,低污染和有效的控制蜱的方案。本研究以新疆鄯善县5个村庄为试验点,采集该区域羊体表和自然环境中的蜱虫,并进行形态学鉴定
学位
功能材料由于在外部光、热、电、力等刺激下能够产生特定的性能,持续得到不同领域科研者的关注。基于晶体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紧密关系,通过对结构进行调控从而设计出具备优异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质的材料成为研究重点。硫氰基结构灵活,配位模式丰富,易与金属结合,在超分子体系中不仅可以充当抗衡阴离子,还能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力成为构筑模块参与一维、二维、三维等框架的组装。目前在硫氰基为配体的化合物中,多使用单个有机物做
学位
目的 探讨血清抗米勒管激素(AMH)、性激素及维生素D联合检测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PCO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AMH、性激素及维生素D水平,分析血清AMH、性激素及维生素D联合检测对PCOS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
期刊
天然产物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是医药与农药研究的重要源泉。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 L.)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中西亚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在我国主要生长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干旱盐碱地区。独特的生存环境赋予了角果藜(C.arenarius)特殊的次生代谢物和生物活性,哈萨克民族医药中将其用于肺癌和痔疮等治疗。目前,关于角果藜的研究多集中于生态学方面,而其化学成分的系统
学位
近年来新疆乳用骆驼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部分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引擎,然而乳房炎的流行,严重威胁着骆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目前关于新疆双峰驼乳房炎的研究不够深入,主要致病菌种类及其耐药现状尚不清楚,便捷可靠的检测手段尚未建立,严重制约了本病的防控,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本研究为了摸清新疆阿勒泰地区双峰驼乳房炎患病情况及主要致病菌种类,建立适用于骆驼乳房炎检测的多重PCR方法
学位
目的:犊牛腹泻是危害犊牛最大的疾病,该病的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是养牛业发展的重大阻碍。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 V)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目前,国外已研发出BCo V相关疫苗,而我国尚无疫苗,且检测试剂较少,严重影响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本试验旨在查明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犊牛腹泻的病原,建立BCo V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牛冠状病毒病的诊断
学位
畜牧业作为新疆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线虫作为蠕虫的一种,在整个寄生虫种群中占据很大比例。家畜感染线虫病后会引起腹泻、呕吐、营养不良,使家畜饲料利用率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急性病例可导致家畜死亡。对于家畜线虫病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使用驱虫药初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但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以及药物残留问题。为了更有效控制线虫对家畜、人体、环境及经济造成的影响,国内外对土壤
学位
宠物兔拥有很高的智商和互动性,已经在国内成为一种新兴饲养宠物,这意味着在临床中遇到的宠物兔将增多,需要对宠物兔进行麻醉的手术增多,同时对于麻醉的安全性及可实用性的需求将大大增加。目前,吸入麻醉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麻醉方式,但对于宠物兔吸入麻醉的研究非常少,大多数动物医生使用的麻醉方案没有科学报道和依据。不同诱导麻醉方式对宠物兔的生理指标和机体影响也没有具体报道。本试验通过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及布托啡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