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劳伦斯名作《恋爱中的女人》的众多中译本中选取3个译本——最早的李建等译本(1987)、最新的冯季庆译本(2014)及最通行的黑马译本(1999-2014)进行比照分析,探寻其各自的翻译策略与特色。本文拟根据译者再现原文时使用的翻译策略与技巧,结合文化与社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析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目的与任务的驱动下,3译本各自形成的个性化特点,并以此特定个案折射我国20世纪末迄今外国文学翻译方面的某些变化和发展。绪论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范围的划定,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的阐述,及已有研究评述。第一章主要分析早期李建译本对原文语言风格的“雅化”改写。为使本国读者更易于接受,李建等译者以国人熟习的语言方式译介英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一翼,对劳伦斯朴实的语言风格予以“雅化”处理,用词多为四字格成语和古雅的词语;此外,为体现原著多种语言重叠的特点,李译本还在方言、特殊语言形式方面予以细致处理。第二章主要分析新时期冯季庆译本对原著所进行的更为细致“忠信”的解读。冯译本用口语化的平实语言,更准确细致、“忠信”贴切地传达原著的朴实文辞,这使得其译本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更准确也更丰满。冯译本形象生动地阐释了小说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使人物和故事更添神采。第三章主要分析通行的黑马译本对劳伦斯创作主题思想的着力把握,探索其译本“达旨”的特点。他贴切地使用清丽可诵的语言,再现原著深层意蕴中的荒原意识和死亡意识。从整体来看,黑译本巧妙地凭借语言的转换,进一步深化了原著的思想内涵。第四章整体观照三译本为兼顾“信、达、雅”所作的其他翻译努力,尝试全面而辩证地分析理解各译本的特点与得失。结语部分概括全文,指出今后研究进一步延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