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金融工具。国外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技术发展较为完善,而国内对其的引入和研究也只是近年来的事情。在我国商业银行融资方式和经营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国际金融市场证券化趋势和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和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改善我国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进而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 2005年12月开元、建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在资产证券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经发行的三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总量不足130亿元,仅限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并且局限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各项制度还不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系统工程,牵涉到多方面的复杂关系,要顺利实施证券化,有许多困难要克服,任重而道远。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开元、建元为例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分析,进而分析我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选题背景、国内对证券化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从宏观层面上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参与主体及运作流程。第三部分概述了资产证券化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发展历程及近年来在我国的实践和发展。第四部分重点从微观层面讨论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两支试点产品:2006年第一期开元和建元2005-1进行了案例分析,从产品的设计及资产池的构建角度进行了分析,剖析产品所存在的问题、风险及市场流通情况。第五部分以第四部分为基点从信贷资产证券化开展的供给(动因)、产品需求、现有制度环境、信贷资产市场、资本市场、参与的中介机构等角度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障碍。最后一部分针对我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障碍,从产品供给、需求及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我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自1993年提出欧盟东扩议程,经过欧盟各方十几年的努力,中欧8国(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与两个地中海国家(塞浦路斯、马尔他)
详细阐述了24位△-Σ型模拟/数字转换器ADS1210/1211的结构、原理及特点,并以数字电压表为例介绍了它的应用,给出了相关电路图和主程序框图。 The structure,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o
国际技术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本国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国际技术转移伴随着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经历了逐渐成长的过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