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人体尺度与非人体尺度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j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建筑的人体尺度与非人体尺度进行了研究。人是万物的尺度,建筑的尺度源自于人体的尺度。人体尺度是一个包括从人体基本尺度到个人基本空间尺度到人际交往空间尺度的渐进的序列,它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综合尺度。然而,历史上与人体尺度形成明显对照的“非人体尺度”建筑一贯存在并繁衍着。非人体尺度是对应于人体尺度的。从设计的角度出发,非人体尺度可以分为设计意图与设计结果相符和不符的两大类。对于设计意图和设计结果相符的非人体尺度建筑,建筑师们所要追求的正是建筑空间与人体尺度明显对照的效果,这种效果引发了观者产生不平衡感,产生矛盾冲突的冲动和激情。尺度在建筑中从一个预期物件转换成反常的使用工具。对于设计意图和设计结果不符的非人体尺度建筑,其最终的结果却不是设计师所预计或者说希望达到的。这样的设计过程我们就称之为无意图的非人体尺度。这种设计的流程是基于人体尺度的基础上的,然而由于多次的理性的叠加,导致了其非人体尺度。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实现城市公园空间人性化为主要目的,从城市公园的本源以及人的基本需求入手,探讨了城市公园休闲空间人性化的内在本质——现代城市公园休闲空间在满足人们需求基础上
作者对注重地域特色表达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这两种在当前建筑界有着广泛影响的设计倾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别对其理论内涵和具体设计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在些基础上运
发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的巨型结构运动,是试图对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在新时期的修正和突破。其影响范围广泛,世界各个国家的巨构主义者在思想上以对现代主义建筑
学位
深圳城市与社会的发展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及独特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居住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主要部分,其发展与演变自然离不开这种特殊的社会与自然背景。论文从1980
探讨地方政府转型对城市空间演化的影响是近年来西方有关城市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的领域,其代表性的企业家城市(entrepreneurial city)研究已取得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成果。在中国
随着科学的健康观念被大众逐步认知和接受,民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已经开始由单纯满足于对已发生疾病的治疗转向对自我身心健康的维持和对疾病的预防。加上近年来我国社会老龄
本文的前几章为了确定公墓规划中的各种要素较全面地审察了殡葬这一实践行为。由于其同时包含实际的和非物质的因素,该问题通过一套由制度、环境、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组成的
随着现今人类经济体系跨越民族社会、国家疆界和地理类型的制约,在全球范围尺度上的建立,推动了各民族、各国和各地区的文化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等的趋同化。与此同时,信息时代互联
会展类大空间建筑因其建筑体型构造、室内热环境等自身的特点,其空调能耗与其他大空间建筑不同,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本论文调查了现有广东会展类大空间建筑,收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