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生物乙醇着火特性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需求的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加剧使得代用燃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纤维素乙醇酿造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由于其可再生性、燃烧后排放的污染物少等优点再次成为代用燃料研究的热点。生物乙醇燃料脱水提纯成本过高降低了乙醇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随着HCCI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发动机燃用含水乙醇成为现实。本文基于自主设计的激波管试验装置与CHEMKIN PRO气相化学动力学软件,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初始条件及含水量变化对含水乙醇着火特性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分析了含水乙醇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的敏感性与主要氧化反应路径,并分别定量地研究了水的化学效应与物理效应对含水乙醇着火特性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利用激波管试验装置开展了含水乙醇的着火延迟时间数据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含水乙醇着火延迟时间随温度的降低呈指数型增加;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压力对含水乙醇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随着压力升高逐渐减弱;当温度较低时,随当量比的增大而减小,当温度较高时,随当量比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在当量比为1.0附近达到最小值;当温度较低时,含水乙醇着火延迟时间随含水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但变化幅度较小,当温度较高时,含水乙醇着火延时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变化幅度较大。  (2)根据含水乙醇着火特性数值模拟结果对含水乙醇的氧化过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与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较高条件下对含水乙醇着火过程促进作用最大的基元反应是H+O2=OH+O(R1),抑制作用最大的基元反应为HO2+H=H2+O2(R12)。路径分析发现:乙醇着火过程中,其主要先与H、O、和OH等活性自由基进行脱氢反应生成3种C2H5O的同分异构体,然后经过裂解等过程,最终生成C1至C2组分,且各中间产物最终都通过直接或间接反应生成CH3后,进一步被氧化成CH3O或CH2O,再与H、OH基碰撞形成HCO,随后,HCO进一步脱氢转化为CO。另外,少量乙醇通过与第三体M碰撞反应生成C2H4,然后,C2H4脱氢生成C2H3、C2H2,最后变成HCCO。当掺混50%体积分数的水时,乙醇主要氧化路径变化并不明显,但水的加入显著增大了乙醇与第三体M反应生成C2H4的量。  (3)基于设计的可燃混合物模型来模拟分析水对乙醇着火特性影响的两种效应(化学效应、物理效应)。分析表明,水对乙醇着火过程的影响中物理效应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含水量的持续上升化学效应占总影响的比例逐渐上升;当含水量不变时,随着温度的上升水的化学效应显著增强;随着水的加入,反应系统的温度出现显著下降,其中水的化学效应与物理效应都表现为抑制反应系统温度的升高;水的化学效应会促进反应系统中的OH浓度的上升。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船舶推进系统功率的逐渐增大和航速的逐步提高,船体振动问题越来越严重,既影响船舶的安全使用,也影响船上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与健康。管路系统广泛的应用于各类船舶,并且遍布船体的各个角落,对于船舶振动具有很大的影响。管路系统的剧烈振动会使管道发生疲劳损坏,进而导致管内燃气、燃油等流体的泄漏,引发严重的后果。此外,输液管路的振动特性与空管的振动特性具有很大的差别,输液管路的振动属于流固耦合动力学
众所周知,深V船型具有高航速和良好的耐波性能。在过去的十年中,深V船型吸引起了美国,英国,中国等诸多国家对其的研究。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刚刚开始发展建造深V船型的军舰。一
采用小麦冬季温室加代材料花药培养成苗,并于当年夏季结籽,可使小麦单倍体育种速度加快1年。而且温室加代花药培养1年1代与正常花药培养2年1代的愈伤组织出愈率、绿苗诱导率
近年来,海底缆线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已逐渐成为当代通讯中不可或缺的载体,但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中断等突发故障事件日益频繁发生,海缆探测也因此成为保障海缆通信畅通的
目前北极航区的通航条件正在不断改善,未来全球对极地船舶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人们对极地船舶性能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船舶在追求安全性和快速性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船舶舱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