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秸秆中高纯度纤维素的提取及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5402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作为可再生资源由于其生物降解性和在某些领域可替代石油化学产品而日益引人注目。纤维素是生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生物高聚物,同时也成为多种新聚合体和材料的潜在储备。目前,从生物质秸秆中分离纤维素仍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本实验发展了一种以小麦秸秆为原料,分离其中纤维素的绿色化学方法,整个分离过程在水体系及常压下进行,为纤维素工业的绿色化生产开辟了途径。首先用盐酸水溶液对脱蜡后的小麦秸秆进行预水解以除去其中的半纤维素,然后用聚乙二醇/无机盐双相水溶液体系对残渣进行脱木质素处理,并通过改变反应参数,找到了最佳反应条件。Kappa number(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和单糖组分(气质联用测定)的分析结果表明原料秸秆中94.33-79.8%的木质素被脱除,纤维素样品中残余的半纤维素含量为1.2-3.2%,充分说明分离出的纤维素具有非常高的纯度。所得纤维素样品都能够很好的溶解在纤维素的绿色溶剂—氢氧化钠/尿素水体系中。同时我们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证明了该分离方法的有效性和纤维素溶解过程的发生。经过两步处理后得到纤维素的产率为48.9-55.5%,我们通过对酸处理后残渣的质量和组分的分析,找到了提高纤维素产率的方法,将最终产率提高到67.9%,向工业化大生产迈进了一步。接着,我们向上述纤维素的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中加入丙烯酰胺使其在均相条件下发生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出了吸水倍率达千倍以上的高吸水性树脂,克服了传统纤维素异相法衍生化反应时可及度低的难点,拓展了均相法利用纤维素的新思路,实现了从生物质秸秆到功能纤维素材料的绿色转变。
其他文献
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交流中,往往会产生一种"留有余地"的语言现象,这就是会话隐义。可以说,在会话的过程中,从说话者开始构建意义到听话者对说话者话语的理解,话语意义其实经历
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Pearson相关系数及克里格插值方法,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分析了荒漠草原地形因素对土壤水分及草地生物量异质性的影响以及土壤水分和生物量的关系。结
本文给出了海洋环境下大气透过率的计算模型,特别考虑了海洋环境中气溶胶对辐射能量衰减的影响。用本文的模型成功地计算了海天背景的红外辐射。
目的 :观察McKenzie诊疗法配合推拿与关节松动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McKenzie诊疗法配合中国传统推拿按摩与西方关节松动术治疗 ,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颈椎功能
火电厂制粉系统中向炉膛输送介质的原煤仓一旦发生堵塞,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会造成水冷壁爆管、机组非计划停运。介绍了一种旋转清堵装置,并将其应有于某660 MW燃煤机
<正>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二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人和自然的和谐",选入了《世间最美的坟墓》、《三棵树》、《世上本无害虫》等文。与其他两篇课文相比,我发现,苏童的《三棵树》
腐殖酸与铁氧化物是在土壤中共存的两种重要胶体物质,两者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的结构形成、层次分异以及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物质的存在形态、生物有效性和物质循环等具有重大
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在历史的风雨中走过。有伟大的胜利,有前无古人的探索,也有非常惨痛的失败教训。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会组织产生的前提。中国工
美国著名作家厄·海明威,其"冰山理论"独树一帜,他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集中体现了这一理论,通过象征和人物对话来分析小说中所体现的思想迷茫、观念淡薄、逃避责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