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三国风诗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scotscots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各方面反映着周代的社会生活。《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更是为我们展现了春秋时期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本文正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中原三国这一地区的风诗做重点分析研究,通过探析地域文化的复杂多样性,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立足文本,解读诗旨,期待还原这一地区诗歌创作的本来面貌。本论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主要是介绍中原三国地区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概况,对这一地域的历史文化变迁进行梳理,并对经济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在地缘上对这一地域进行总体把握。了解了中原三国风诗产生的自然、社会和物质基础,给后面几章具体剖析三国风诗的内容和风格奠定了基础。第二章追溯中原三国地区产生风诗的文化渊源,这一地域在商周两种文化交叉影响下,呈现出奇异的文化特质。宗教文化方面,主要从桑林祭祀和以舞悦神的角度,分析古老的殷商文化遗韵在三国风诗中的体现;婚恋风俗方面,主要从婚恋自由和择偶标准诠释商周两代在婚恋上的不同思想;酒文化和玉文化方面,主要介绍它们作为商周文化激荡融合而留下的古老文化在中原三国风诗中是如何体现的。通过这几方面的分析,揭示出商周文化是如何在风诗中碰撞、融合,产生出那些自由和开放,冷静和理智,文雅和肃穆并存的优美篇章的。第三章对中原三国风诗进行比较研究,既有个案的研究,又有整体的把握。《郑风》和《邶风》、《鄘风》、《卫风》有很多相近之处,比如水滨情诗和临水思归诗在这几个风诗中都有体现,表现水在先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但郑、卫之风二者之间又有很多不同。通过解析《郑风》及卫地风诗的不同,继而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挖掘出郑地风诗所具有的原生态特质。对于《王风》则主要从其“风衰俗怨”的风格入手,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在周王朝由统管各诸侯国及周边部族的王朝降至如诸侯小国一般,仅守王畿之地名义上的“周王”之国时,诗歌中所呈现出的文学状态。通过这些分析,概括出中原三国风诗所蕴含的以“和”为美及存在的“不和”因素和对生命价值追求的精神特质。以“和”为美主要是从三国风诗中那些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作品入手,剖析诗歌背后隐藏着的原始先民的精神追求;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先民个性的体现,在中原三国产生的这些诗歌中,萌生了尊重自我、展示自我的意识。忆古思今,人们意识到生命本身的珍贵,从而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有了重新的思考。
其他文献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能否提高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还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
家族企业是一种古老却又广泛存在于当今世界的组织形式,近年来多位学者通过追溯股权控制链,发现北美、西欧、东亚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由控制性家族掌控。改革开放为民营经济的
超顺磁性纳米粒子因其特有的小尺寸、磁响应快速等特点在生物及医学领域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优势,在特定细胞分离、药物的靶向输运、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磁热疗等方面,具有非常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导致的赤潮灾害对水生生态系统、水产养殖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在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治理不甚理想的情况下,生物
引入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包分析的小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选线方法:利用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的小波包系数构成零序功率分量,并以此构成故障选线保护判据,通过比较其相位特征
本论文提供中资企业从越南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时候在越南直接投资的全面的描述。越南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与高增长率,已成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目的地,许多中国企业已经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作用日渐凸显,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本。由此引发了“见物不见人”的传统财务管理的“贫困化”,人力资本财务理论应运而生。近几年,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能力已日益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不断加强科学研究的能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建设一支符合
2008年6月"弥渡花灯"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保护项目名录,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本文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归纳,旨在促进弥渡花灯这一珍贵民间艺术文化生存
使用中国2000-2014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等计量工具对农民收入、工业化和城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论是从长期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