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南部流域关键水文要素和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6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的流域水文过程和植被覆盖状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具有黄河生态保护战略高度的宁夏中南部地区,当地的河流生态系统条件决定着该地区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基于实测径流量、GLEAM 土壤湿度数据、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反演的NDVI数据,结合中国气象数据网的地面降水、气温日值格点数据集(V2.0)以及通过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得到的潜在蒸散发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突变检验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宁夏中南部流域1989~2019年的气象水文要素及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归因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和NDVI的影响。最后构建清水河流域CREST水文模型,评价模型在流域的适用性,并假定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测不同情景下的径流的变化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清水河、泾河和葫芦河流域31a间的降水、平均气温和潜在蒸散发均呈现上升趋势,苦水河流域的平均气温为上升趋势,但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出现下降趋势;清水河和苦水河流域降水在1996年发生了突变,泾河和葫芦河流域降水突变发生时间在2010年,4个流域气温突变时间是1996年,清水河、泾河以及葫芦河流域潜在蒸散发突变时间为1996年,苦水河流域潜在蒸散发在2008发生突变;4个流域年均降水量大小依次为:葫芦河>泾河>清水河>苦水河,平均气温大小为:苦水河>泾河>清水河>葫芦河,潜在蒸散发大小为:苦水河>清水河>泾河>葫芦河,潜在蒸散发在空间上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总的分布格局是流域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2)通过NDVI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发现,位于南部山区流域(泾河、葫芦河)的植被覆盖状况优于位于中部干旱带流域(清水河和苦水河)。4个流域31a间植被覆盖状况整体上向变好趋势发展(p<0.01),突变发生时间分别为2011年(清水河、泾河、葫芦河)和2015年(苦水河),均迟于气候因子发生突变的时间。清水河和苦水河流域植被的中低覆盖区占流域面积的比值最大,泾河和葫芦河流域的中覆盖区所占比例最多。4个流域NDVI主要以改善趋势为主,分布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特征。流域内NDVI变化与降水的相关性最高,平均气温次之,与潜在蒸散发的相关性最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NDVI的影响主要以促进为主,人类活动对NDVI变化的贡献率大于气候变化。(3)通过流域径流量和土壤湿度变化分析发现,流域内5个水文站中仅有位于清水河下游的泉眼山站多年平均径流深呈上升趋势(p>0.05),其他站点径流深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各水文站的径流深发生突变时间和变化周期均不相同。各流域根系层土壤湿度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p>0.05),31a间流域干旱程度表现为轻度干旱和未发生干旱。通过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得出,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4)构建CREST模型发现,清水河月径流模拟值与实测值在研究时段内拟合程度较好,率定期NSCE=0.69,CC=0.72;验证期NSCE=0.62,CC=0.67,由指标知,CREST模型适用于清水河流域。通过未来情景预估结果表明,较基准期(2012~2019年)而言,未来4种假定情景下,整体上,情景1(降水P减少10%,潜在蒸散发ET0增加10%)和情景2(降水P减少20%,潜在蒸散发ET0增加20%)模式下的径流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5.57%、9.80%;情景3(降水P增加10%、潜在蒸散发ET0减少10%)和情景4(降水P增加20%、潜在蒸散发ET0减少20%)模式下的径流量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23.38%、64.14%。
其他文献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及配置不合理、马铃薯种植水肥利用效率低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本研究应用膜下滴灌水氮耦合模式,以马铃薯“青薯九号”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灌溉定额、施氮量)三水平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水氮耦合对马铃薯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生理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利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水氮耦合作用下影响马铃薯产量、品质的主次因素,并基于TOPSIS综合评价方法优选马铃薯种植水氮耦
学位
电极材料是影响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重要因素,在负极方面,锂离子在石墨负极的扩散是限制锂电池低温性能的重要瓶颈之一。与石墨材料相比,无定形炭材料具有良好的离子扩散性能,是优选的一类低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其比表面积、层间距、结构缺陷等都会对材料的低温性能产生影响,因此探索无定形炭材料中锂离子的扩散规律对负极材料开发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煤沥青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炭化,制成了不同炭化温度的煤沥青炭
学位
目的 探究25羟维生素D3[25(OH)D3]、同型半胱氨酸(Hcy)、β2微球蛋白(β2-MG)在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符合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有肾病的7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一时期70例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3,酶循环检法检测Hcy的水平,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β2-MG的水平。结果
期刊
冶金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角色。由于工业自动化程度的大幅提升,人们对冶金工业机器人的性能也不断地提出新要求,尤其是对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冶金工业机器人轨迹跟踪精度较低且不具有自适应动态调节特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迭代Q-学习控制算法。以6-DOF(six degree-of-freedom,六自由度)双臂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利用Fuzzy工具箱编写
期刊
在现代生活中噪声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减音降噪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更能保证精密仪器的正常运行。随着传统吸音材料的发展,其中低频段吸音能力较差的缺点逐渐凸显,继而通过设计亚波长尺度材料结构,进而控制声波传播的声学超材料开始成为研究的焦点,本研究意在通过石膏3D打印技术在超材料尺度下设计能够有效吸收中低频噪声的声能吸收超材料结构,优化超材料的结构参数,并实现结构吸音性能的调控的目的。本文针对石膏
学位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寒旱区,其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的气候条件产生了大量的盐渍土,且在中部干旱带分布有较多的硫酸盐渍土。受季节性温度变化的影响,硫酸盐渍土所呈现的盐冻胀、融沉、溶陷等特性对工程建筑造成严重的破坏。这些破坏与硫酸盐的宏观强度劣化息息相关,而宏观强度与微观结构间又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该地区硫酸盐渍土的理论基础,有必要对硫酸盐渍土经历冻融-干湿循环后的宏观强度劣化规律及其与微
学位
本文分析了双循环发展背景下产业链和供应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过程中的短板与不足,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融合发展路径。经济循环畅通无阻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自给是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将供应链
期刊
我国是农业大国,其中灌溉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50%。灌区输配水离不开渠道、渡槽、涵洞等水工建筑物。由于我国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原来的混凝土等材料衬砌的渠道易受冻胀破坏,且经过长时间的运营,渠道出现抹面脱落等现象,加大了渠道边壁糙率值,从而降低了过流能力,使得灌区的经济效益不能充分发挥。近些年内,为解决过流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渡槽特殊的拉杆结构,国内提升渠道过流能力从改扩建转向使用降糙的新材料。但是,
学位
在宁夏中南部黄土丘陵山区,由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导致的病险水库占比较高。“坝前淤积面加坝”工法具有筑坝土方量少、对土坝原有建筑物影响小、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在西北地区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采用“坝前淤积面加坝”工法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而言,作为坝基淤积土的稳定性评价至关重要,而研究水库坝前淤积土的沉积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是进行坝基稳定评价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泥沙沉积规律研究主要借助于水文观
学位
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交通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主要聚焦于如何推动交通运输的低碳绿色转型以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此外,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入,沙漠地区的公路基础建设发展迅速,沙漠生态系统也受到挑战,但公路建设对沙漠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直处于空白,且沙漠公路沙丘移动还会造成公路路面积沙,影响行车安全。因此,本文研究从“碳排放”和“沙丘移动影响”两个角度出发,研究沙漠高速公路建设对廊道环境的影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