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砻江流域水电站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以锦屏二级、江边水电站为例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t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建设项目和雅砻江流域左岸支流九龙河江边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同时,对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防治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总结了锦屏二级水电站和江边水电站的防治措施布局特点,并结合雅砻江流域的特征,有针对性的设计了雅砻江流域水电站建设项目不同防治分区的具体水土保持措施。
  主要结论如下:
  (1)雅砻江流域水电站建设项目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也存在部分重力侵蚀。工程区域沟谷深切、降雨集中、土层浅薄,土壤抗冲蚀能力差、植被覆盖条件差等自然因素和工程施工活动等人为因素是工程区域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2)锦屏二级水电站和江边水电站在筹建期的地表扰动面积最大,表明筹建期是雅砻江流域水电站建设项目造成地表扰动的主要时期;锦屏二级水电站和江边水电站在筹建期和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量最大,表明筹建期和施工期是雅砻江流域水电站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时段。
  (3)弃渣场区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分区,在进行雅砻江流域水电站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布局与设计时,应重点防护和治理。此外,施工道路区、施工临时设施区、枢纽工程区是施工活动的主要区域,是土石方的主要来源,也应作为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区域。
  (4)在建设完成后,锦屏二级水电站和江边水电站最终水土保持防治效果分别为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8.34%和98.81%、水土流失控制比1.30和1.19、拦渣率97.86%和97.76%、扰动土地整治率98.94%和98.50%、植被恢复系数98.05%和96.74%、林草植被覆盖率42.12%和49.19%,全部达到了水土保持的防治标准,表明锦屏二级水电站建设项目和江边水电站建设项目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的防治雅砻江流域水电站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可以为雅砻江流域水电站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5)总结锦屏二级水电站和江边水电站的防治措施布局可知,雅砻江流域水电站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需要重视边坡防护、排水系统、弃渣防护,同时,还应及时跟进植物措施。针对雅砻江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和自然条件,参考雅砻江流域锦屏二级水电站和江边水电站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布局,设计了不同防治分区具体的水土保持措施,为雅砻江流域水电站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臭氧、光化学烟雾和PM_(2.5)的重要前驱物严重危害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因此对其的治理刻不容缓。光催化氧化技术可在常温常压下将有毒有害的VOCs转化为无害的CO_2和H_2O,被认为是一种绿色可行的VOCs处理技术。针对光催化降解VOCs技术,开发稳定高效的光催化材料是关键。TiO_2材料因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安全无毒且廉价易得而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控制和水污染治理
能源的可持续性与生态环境问题构成了当今全球日益严峻危机,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开发绿色、清洁、高效、可再生的新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这些新能源技术包括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以及金属-空气电池等,尤其是电解水制氢技术。但在电解水制氢技术中阳极发生的氧析出反应(OER)是技术转化的瓶颈。贵金属基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其中Ru O_2是OER商业化的催化剂被大量的使用。但是贵金属的地表含
2002年IWA推出厌氧消化1号模型(Anaerobic Digestion Model No 1,ADM1),至今已将近20年。无论是对固态废物厌氧消化,还是对液态废水厌氧处理,抑或是多种废物共消化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ADM1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在厌氧消化工程的技术开发、工艺设计、故障排查、工序优化等方面,ADM1模型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ADM1作为一个通用性很强的模型,IWA所设计的
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砷及其化合物毒性较大,过量摄入以及长期持续性接触可分别导致急、慢性中毒甚至癌症,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地下水中砷的浓度范围为0.01-10 mg·L~(-1),属于低浓度污染问题,这促使我国今后对作为饮用水来源的地下水除砷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水体中砷污染普遍以无机砷(As(Ⅴ)和As(Ⅲ))的两种形态存在,无机As(Ⅲ)比无机As(Ⅴ)具有更高的
邻苯二甲酸酯类难降解有机物广泛存在于环境及工业废水中,高级氧化法是处理此类难降解有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传统的高级氧化过程存在自由基无靶向催化、对难降解污染物催化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本文开展了铁基MOFs(metal organic framework)中MIL-100作为催化基底,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对其进行功能化组装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过硫酸盐氧化过程实现了对复杂体系中邻苯二甲酸二乙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参与了众多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包括吸附解吸,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等。DOM由成千上万的有机分子组成,其分子组成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土壤DOM分子多样性和化学特性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气候条件、土壤性质以及土壤组分(如土壤矿物和微生物)等,阐明环境条件对土壤DOM分子多样性和特性的影响有助于预测环境中的碳循环以及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以细颗粒物(PM_(2.5))为代表的大气污染状况逐渐好转,而近地面臭氧污染呈现出加重的趋势。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光化学活跃区,臭氧已成为首要的污染物,其对污染天数的贡献比例已经超过了PM_(2.5),成为制约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瓶颈问题之一。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臭氧污染控制较PM_(2.5)污染控制要难得多,《国家臭氧污染源解析技术指南》明确指出,臭氧污染控制的难点主要体现在:1.
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因廉价易得和抗菌广谱被广泛应用于畜禽、水产养殖业和医疗护理业。然而,相关行业废水经处理达到相应排放标准后仍存在一定浓度TCs,致使TCs在环境介质中不断富集并可能诱导基因抗性变异,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并构成潜在的人类健康威胁。因此,TCs的高效降解和源头减量是缓解当前抗生素污染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高级氧化技术(AOPs)通过原位产生强氧化性的活性物质,在难降解污染物的深度去除
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主要大气污染物,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危害引起全世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众多VOCs处理手段中,催化氧化技术由于其操作温度较低和副产物少等优点,成为了最具备前景的方法之一,其技术关键是高效催化剂的开发。过去,科研工作者主要针对形貌与尺寸效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展开研究,较少对表界面的调控机制深入探索。本文以甲苯作为目标污染物,钴基催化剂作为研究对象,金属有机模板法作为核心方
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是全球消耗量最大的溴系阻燃剂,随着多溴联苯醚在世界范围内的禁用,TBBPA的产量逐年提高。但作为替代品,TBBPA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多项研究证实TBBPA对生物体具有细胞毒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以及内分泌干扰性。塑料制品受老化、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存在粒径小(<5mm)、易迁移、难降解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