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的明确致病因素,根除Hp可提高Hp相关性疾病的治愈率,减少复发。本研究通过选用含铋剂的四联疗法、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化浊解毒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三种不同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Helicobacter pylori associated gastritis,HPAG),观察三种方案的Hp根除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等,以探寻有效的HPAG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合格的受试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3组,每组50人。A组(含铋剂的四联疗法组)给予标准三联加枸橼酸铋钾颗粒(丽珠得乐)220mg,每日2次,疗程14天;B组(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三联疗法组)给予标准三联加荆花胃康胶丸2丸,每日3次,疗程14天;C组(化浊解毒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组)给予标准三联加化浊解毒中药,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200ml,疗程14天。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一般情况(心率、呼吸、血压等)、临床症状、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并对常规实验室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加潜血、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进行安全性检查。停止服药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实验(Urea breath test,UBT),观察Hp的根除情况。釆用填写调查表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症状进行评分,通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来评价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三组意向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Hp根除率分别为:78.0%、76.0%、80.0%,经统计学分析,三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符合方案集分析(Per-protocol,PP)Hp根除率分别为:81.3%、76.0%、81.6%,经统计学分析,三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C组总有效率(95.9%)>B组(86.0%)>A组(66.7%),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3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三组在改善胃胀、胃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优于B组、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期间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29)B组(20.0%)(29)C组(4.1%),经统计学分析,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167);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67);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1三组治疗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方面均有效,且效果相当。2化浊解毒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三联疗法与含铋剂的四联疗法。3化浊解毒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三联疗法与含铋剂的四联疗法。4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含铋剂的四联疗法。5化浊解毒中药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在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方面优势显著,建议将其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