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科本科生企业实习系统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u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向知识经济型社会转变的今天,工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实践能力是未来全球化工程人才的一个关键素质特征。在这一形势下对我国工科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工科本科生的实践能力普遍偏低,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企业实习环节薄弱,企业实习是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面对这一困境,我国亟需了解国外的工科本科生企业实习的运作模式。纵观世界工程教育,德国工程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重视实践,本文通过分析德国工科生的企业实习系统,为我国工科本科生建立合理有效的企业实习体系提供参考。  本文分析了德国工程教育的培养理念,通过选取德国综合性理工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的工科本科生培养目标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比较研究得出,企业实习是德国培养工科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最重要途径;德国工科本科生实践教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实践课程到项目式学习最后到企业实习,形成了一个从知识到技能最终到能力的内化过程。  德国工科本科生的企业实习系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这个系统包括学生和学校组成的内部驱动系统,以及企业、政府、中介组织构成的外部支持系统。企业实习内部系统中学生是企业实习的践行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学校是学生企业实习的指导者和管理者。本文主要研究了德国大学生的企业实习特点、高校实习制度,和高校学生实习指导和管理机构。企业实习的外部系统主要由企业、政府、中介组织三者构成。德国企业接纳实习生已经形成制度,企业与高校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一些大型公司已将实习制度作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用“无形的手”对企业实习进行宏观政策方面的调控,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实习活动中各方的权益;中介组织则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使信息流通,多方受益。  我国工科本科生企业实习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根本,实习活动的利益相关者未能达成共识形成完善的企业实习系统,本文通过对德国实习系统运作机制的分析,建议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应逐步形成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社会五元合一的人才培养体系。
其他文献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它对中华民族文化起着传承作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识字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继承意识,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新时代的使命任务。自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确定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核心战略之一,军民融合发展如火如荼。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兴国强军的必由之路。国防科技工业是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的高度集成系统,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重要领域。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已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在提高,车辆的数量在逐渐增加,但是中国的汽车维修方面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