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分为三大部分,旨在研究中药淡豆豉中大豆异黄酮和淡豆豉多糖含量,以及初步分析淡豆豉多糖结构特征,并通过体外a-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阐明中药淡豆豉降糖作用机制和主要有效作用成分。本实验第一部分主要实验目的在于“比较”。首先,比较中药淡豆豉与原大豆中异黄酮含量差异;其次,比较β-葡萄糖苷酶水解前后异黄酮苷元含量变化。通过以上比较,证明β-葡萄糖苷酶能够有效提高异黄酮苷元含量,从而进一步阐明淡豆豉发酵过程中生物转化的重要作用和以黑色种皮大豆为发酵原料的主要原因。实验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分别以淡豆豉、黑大豆和黄大豆为实验原料,提取大豆异黄酮和多糖组分,分别采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含量,并利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结果证明,大豆异黄酮在三种不同原料中的含量关系为:淡豆豉)黄大豆)黑大豆,其中,淡豆豉中异黄酮含量远远高于两种原大豆,且β-葡萄糖苷酶水解后,异黄酮苷元含量大幅度提高。实验第二部分以分析中药淡豆豉降血糖作用机理为主要实验目的,并确定淡豆豉中有益于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以PNPG为反应底物,分别以淡豆豉、大豆异黄酮和淡豆豉多糖为抑制物,进行a-葡萄糖苷酶抑制反应,酶标仪检测产物PNP浓度,计算抑制率。通过设计多组单因素实验,得到在各自最佳反应条件下,淡豆豉水提物对a-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可高达54.8%,大豆异黄酮抑制率为30.2%,淡豆豉多糖对该酶无抑制作用。实验证明,淡豆豉降血糖机理与a-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有关,大豆异黄酮是淡豆豉降糖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而淡豆豉多糖不具有降血糖作用或降糖机理与二者不同。实验第三部分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淡豆豉多糖理化性质、组成及初步研究其结构特征。实验采用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法,进一步纯化提取得到的淡豆豉多糖,并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进行纯度鉴定和分子量分析,最后,通过红外光谱法初步探讨淡豆豉多糖结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淡豆豉多糖SSPP由两种均一性多糖组分SSPPⅠ和SSPPⅡ组成,分子量分别为9500和700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SPPⅠ、Ⅱ均具有多糖类物质典型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