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做法的基础上,原国家教委下发《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教基(1990)017号)文件,决定在全国逐步开始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自1990年到1991年秋季止,除西藏以外,全国余下的各省、市、自治区都陆续开始实行会考制度,至此,会考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现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它是检查、评价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也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必修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是与高校招生选拔考试具有不同性质的考试。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的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教学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给中学教学以正确的导向。会考制度建立后,预期效果得以实现,也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绩。但是作为一项考试制度,在二十年的实际运行中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2000年,国家教育部发文,把会考的决定权与管理权交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此之后,关于这项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性和存在的必要性方面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实践证明,会考在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和改革高考制度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但是,会考自建立及实行二十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科技、教育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教育和高考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而会考从建立后就没有大的变动。要使会考制度合理有效地存在下去,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使其与基础教育相适应,与高考改革相适应,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采用了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使用文献分析法,对著作、期刊、网络上已有的关于高中会考制度的研究与论述,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同时,使用实地调查法获得了内蒙古8所高中的会考成绩,包括文科、理科分别的会考成绩统计数据。另外,本论文还挑选了内蒙古的20位校长和老师进行了访谈。在此基础上,总结现实中会考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八大问题并依据高中会考发展的未来趋势提出了解决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