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汉译英作品成功因素的研究——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ang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探究汉译英作品成功的原因。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事件说明了西方读者对于其作品的接受。读者是文学鉴赏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却长期被忽视。翻译是中国文学作品传递给西方读者的一种主要方式,而这些目标读者是影响译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接受美学重视读者的角色,注重接受过程和作品产生的影响。虽然莫言的作品风格独特,极具特色,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读者不易阅读,但是西方读者仍然给予很大程度的接受。因此,本研究拟从接受美学角度,探寻葛浩文在《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使用的翻译策略以及该译本的成功之处。通过对比《红高粱家族》原文及译文,笔者总结出了葛浩文译本的特点及葛浩文使用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葛浩文坚持他“译者首先要对读者负责”的观点,充分考虑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对文中陌生事物和概念的转换和解释,删减和改写某些难以理解和难以接受的部分,修正原文中的不一致之处,葛浩文满足了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而且,葛浩文调整情节的顺序,补充情节,重新分段,从而对原文中的意义未定点和空白进行调整。葛浩文用这些策略减少了原文的陌生感,提高了可读性。除了上述策略,葛浩文也适当保留作品与和目标读者的距离。通过避免使用注释,直译很多文化负载词和称呼,葛浩文挑战目标读者,将异域特色引入西方读者的期待视野。小说中一些人物姓名和具有宗教色彩词汇的翻译可以表明,葛浩文折衷满足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挑战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两种策略,将其结合起来使用。同时,葛浩文在一些部分创造更多意义未定点和空白,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塑造文中形象。上述策略拓展了西方读者的期待视野,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从接受美学角度对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的研究,说明了该译本充分考虑读者这一重要特点,这也是其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时,该研究证明了接受美学在翻译研究中的有效性,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视角。该视角也提醒译者和翻译研究者,作者、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对翻译和翻译研究的成功有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政治演讲主要是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且说服公众接受并支持自己的观点。然而政治是相当抽象和复杂的,政治家们不得不采用各种方法使得抽象的政治概念更具体,更易于且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