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生产与乡村文化传承——以琐园村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vi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一直以来,作为维护村庄共同体存在的重要载体,村落公共空间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村民公共生活的重要平台。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给乡村社会带来的冲击,广大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被蚕食吞并,村庄的共同体价值日趋衰微,乡村文化的传承也因此面临载体缺失困境。  基于对浙江中部琐园古村的实地调研,文章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以“空间表征”、“空间实践”和“表征空间”三个层面对不同时期村落公共空间的生产过程展开深入研究,探讨村落公共空间生产对于乡村文化传承的作用机制。其中,“空间表征”代表社会制度空间,“空间实践”代表公共空间的实体变迁与结构功能再生产,“表征空间”对应乡村的文化生活空间。同时,针对案例村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将其抽象为政治公共空间、生活公共空间和生产公共空间,通过对不同时期公共空间的生产历程研究,总结发现公共空间的变迁规律及其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  研究发现,建国后随着国家力量对农村生产生活控制的加强,宗族公共空间迅速被以大会堂为代表的政治公共空间取代,形成“政社合一”的乡村社会格局。而在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及国家权力上浮后,家庭开始成为村庄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村落公共空间逐渐萎缩,村庄“文化空心化”现象严重,乡村文化逐步趋于荒漠化。近年来,伴随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村两委协同部分村民自主参与重构村落公共空间,通过与外界展开对公共空间利用的互动过程巩固宗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宗族文化。此外,文艺活动的演绎促进了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村民自发维修或建造的庙宇等生活公共空间延续了地方特色民间信仰,并通过参与旅游村庄业态的摆放而丰富自身精神文化生活。  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认为合理整合利用村落公共空间是当前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途径。其中,需要做到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培育,以及创新公共空间的物质精神载体。同时,只有国家、社会和村民协同参与重构村落公共空间,开展多元乡村文化活动,乡村文化才能得到活态传承。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流动,并且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独特的群体,农民工群体。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度,全国农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诚信自古至今都是人们交往过程中的道德准则。诚与信互相贯通,诚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对个人来说,“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对社会来说,诚信是社会进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煤矿事故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安全问题的突表现,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从社会学视角探讨煤矿安全问题,首先应把它看做为社会良性运行与
由佛罗伦萨著名学者教授、艺术策展人Enrico Sartoni策划,吴京蓬策划意大利当代艺术协会、影三艺术工作室主办,广东绿枫美术馆、广州糖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DEMOLITION
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众多资源向城市集聚,这吸引了大批农村人口离开农村流入城市工作,其中有相当的一部分农民进入废品回收行业从事收废品的工作。他们本
随着安徽庐江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庐江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庐江县城社区建设工作已全面开展。庐江县城社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突出的成绩,社区建设初具规模。但随着社
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担当一定的角色,并与其他人发生着相应的角色关系。作为社区建设主体的新生力量,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角色越来越受到国家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村民自治和民主化的进程加快,农业税免除,国家和农民的关系更加优化,农村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本土实践中,合作社成为弱势经营者为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