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概念隐喻英汉对比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n85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2000多年来一直受到语言学者的关注。传统上,隐喻被认为是一种用来装饰语言的修辞手段。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本质上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种事物。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除了存在于语言中它还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中。本文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对英汉语中关于“死亡”的隐喻概念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并提炼归纳为七个基本概念隐喻,借以指出:在英汉语中抽象思维的表达同样都是部分的通过隐喻来实现的;英汉两种语言系统中都存在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文化一致性,同时由于分别根植于不同的文化中,英汉概念隐喻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本文从一个侧面进行隐喻的跨文化对比,反映文化,隐喻与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不同文化在认知方式上的异同,为来自英汉两种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提供提升隐喻理解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分六部分:第一章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课题,目的及方法。第二章回顾了中外对隐喻的研究,指出传统语言观认为隐喻是一种偏离正常语言现象的修辞方法,而现代认知语言学家则把它界定为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第三章从认知的角度总结隐喻的主要特点,映射模式和工作机制,分析了莱考夫对于概念隐喻的分类和特点的阐述,讨论了语言,文化和隐喻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隐喻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性。第四章从汉英有关“死亡”的语料中提取七种概念隐喻进行比较分析,证明了在英汉两种语言系统中都存在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文化一致性,同时由于文化的差异,英汉隐喻系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第五章讨论了隐喻的跨文化理解问题,从哲学及宗教信仰等文化传统因素角度概括分析了形成英汉死亡概念隐喻的共性和差异的原因。最后一部分,对文章的全部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本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所在。本文不但为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而且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全面地了解文化、隐喻和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红景天原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九七七年版一部),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的功能,原用于肺热,脉热,瘟病,四肢肿胀的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红景天具有活血化淤、抗心肌缺血作用
(1)适应性具体来说,所选机型要满足以下3个条件:①要符合当地机械化工艺方案及农艺要求;②满足农艺对作业质量的要求;③机具尺寸和联结方式要满足当地的地块和动力配套要求.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航空公司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