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是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具有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有害细菌生长,消除过敏等生理功能,是目前被应用最为广泛的乳酸菌之一。目前含有鼠李糖乳杆菌的制品种类繁多,但由于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千差万别,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许多产品存在活菌数不达标、种属标识不符等质量问题。因此建立快速、灵敏、精确的鼠李糖乳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评价益生菌产品质量、筛选理想菌株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围绕鼠李糖乳杆菌的快速定量检测,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通过LGG菌毛亚基SpaA制备抗体偶联免疫磁珠,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放大信号,建立了一种免疫磁珠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鼠李糖乳杆菌的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最佳抗体浓度、磁珠用量、免疫时间和温度下建立了标准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2.56×103-2.56×107CFU/mL,最低检测限为22CFU/mL。该方法与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及嗜热链球菌均无交叉反应,说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5个样本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重复性较好;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7 d后检测发现电流值相对于初始值下降了 2.07%,14 d和21 d后分别下降了 5.07%和9.91%,整个检测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牛奶模拟样品实验中回收率在91.74%-108.67%,RSD在2.72%-5.16%之间,表明该传感器能准确有效的检测鼠李糖乳杆菌,且整个检测过程不超过3 h。(2)以柠檬酸为碳源,乙二胺为表面钝化剂利用微波法合成了蓝色荧光的碳量子点,研究了其表面形态及荧光性质。通过共价交联的方法将合成的碳量子点标记SpaA抗体,特异性结合鼠李糖乳杆菌后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荧光强度来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合成的碳量子点尺寸均一、分散性好,最佳激发波长为350nm,荧光强度不受K+,Na+的影响,在pH4-11之间荧光强度相对稳定,适合用于微生物检测。在优化最佳检测条件下建立了标准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5×104-5×108CFU/mL,最低检测限为103CFU/mL。同时也考虑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并与菌落免疫印迹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与鼠李糖乳杆菌Bm01、LYO、BG均无交叉反应,鼠李糖乳杆菌LV108和CRL1505有一定的阳性信号但显著低于LGG的荧光强度,与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流式细胞术实验中将碳量子点(CDs)与传统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进行对比,结果基本一致,但CDs具有耐光漂白、低细胞毒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特性,为微生物检测提供了一种新颖绿色的工具。(3)为筛选廉价的鼠李糖乳杆菌特异性识别元件,以鼠李糖乳杆菌LGG为宿主菌,从粪便样品中分离得到鼠李糖乳杆菌噬菌体,命名为LRPYZU02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LRPYZU021噬菌体形态为长尾噬菌体科,裂解谱试验显示噬菌体LRPYZU021只能裂解其宿主菌LGG,无法裂解其他5种鼠李糖乳杆菌,体现了该噬菌体极好的特异性。研究了噬菌体的基础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噬菌体LRPYZU021在pH 6.0-11.0下稳定性较好;在50℃及以下的温度条件下,耐受性较好,对噬菌体进行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抑菌能力的测定,为进一步利用鼠李糖乳杆菌噬菌体作为检测特异性元件提供了新型材料。(4)将碳量子点标记鼠李糖乳杆菌噬菌体LRPYZU021,研究其标记效率以及标记好的噬菌体在存储过程中的活性和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碳量子点标记噬菌体后噬菌体存活率为82.42±4.72%,108PFU/mL浓度的噬菌体标记后有较强的荧光,体现了该方法良好的标记效率。储存过程中噬菌体活性在5d内无显著降低,荧光强度在储存过程中保持稳定。将标记后的噬菌体特异性的吸附鼠李糖乳杆菌后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荧光强度以此来检测鼠李糖乳杆菌,同时也考虑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并与流式细胞术检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细菌浓度为107CFU/mL以下时荧光强度不明显,这可能由于CDs结合噬菌体效率低以及噬菌体诱导细胞裂解可能会阻碍量子点和噬菌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异性表明该方法与Bm01、LYO、BG、LV108和CRL1505均无交叉反应,表明了该噬菌体相较抗体具有更好的特异性,为微生物检测提供了一种新颖绿色,特异性极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