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交网络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际交往的新媒介,同时也是自我呈现的新平台。大学生作为先进流行文化的代表,是社交网络的活跃力量,他们在社交网络中呈现出来的状态和策略也是对其学习与生活状态的反映。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学识等亟待全面成熟的人生特殊时期以及需要学校和家庭充分理解并且正确引导的关键阶段。因此,关注大学生群体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策略无疑是了解、管理和指导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有利途径之一。在探究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过程中,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接纳水平是反映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个体外部表现的内因之一;而父亲的教养方式对子女一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是子女人格构建和行为表现的根源。因此,本研究创造性地分析了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自我接纳和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策略三者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本研究选用EMBU(父亲教养方式问卷)、自我接纳问卷(SAQ)和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策略量表(中国版)对河北省三所高校共769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探究了部分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自我接纳和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策略的影响以及三者的关系,并且根据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和辩驳了诸如“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研究结果显示:(1)总体来看,大学生能够较多的感受到来自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在性别、年级、家庭来源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整体自我接纳水平良好,在性别、年级、家庭来源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会使用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两种不同的呈现策略,二者相较,真实自我呈现策略更多被采用。大学生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策略在年级和家庭来源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4)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自我接纳和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策略三者之间相关显著。(5)大学生父亲教养方式和自我接纳对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策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6)大学生自我接纳在父亲教养方式和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策略之间起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