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死亡原因是术后转移。大量研究表明,食管癌的形成和转移是一个多基因、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通过观察食管良、恶性病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细胞粘附分子(CD44v6)蛋白表达的改变,并研究它们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MMP-2、TIMP-2和CD44v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MMP-2和TIMP-2蛋白表达及MMP-2和CD44v6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为预测食管癌浸润转移提供客观参考指标。
方法: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方法检测了15例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2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6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MP-2、TIMP-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
2图像分析:采用HPIAS-1000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将IHC染色结果转化为灰度值进行测量。
结果:
1、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食管鳞癌组织中,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5),40%(8/20)和75%(45/60);图像分析,三者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P<0.001),且MMP-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表1),说明食管癌组织具有较强分泌MMP-2的能力。TI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15),35%(7/20)和63.3%、(38/60),图像分析三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5),45.0%(9/20)和83.3%(50/60),图像分析三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MMP-2、CD44v6和TIMP-2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癌的纤维膜是否受侵、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三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
3食管鳞癌中MMP-2表达与TIMP-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5)。
4食管鳞癌中MMP-2表达与CD44v6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9,P<0.01)。
结论:
1MMP-2、TIMP-2与CD44v6表达的改变是食管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三者均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2MMP-2、TIMP-2与CD44v6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食管癌侵袭转移和估计预后的两个潜在性的生物学标志。
3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MMP-2与TIMP-2的比值失衡起关键作用。因此评价MMP-2/TIMP-2比单独采用MMP-2指标更有利于了解癌的进展及预后情况。
4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MMP-2与CD44v6具有正调节的协同作用可能,联合检测MMP-2和CD44v6的表达在预测食管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方面可能比单因素检测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