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性外包及其风险测控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bu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外包战略,外包合同的数量和外包业务的类型日益增多,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走向成熟,日益递减的经济增长速度使企业界渐渐认识到:在增长日渐缓慢的传统市场上,一味的通过外包来收缩业务范围,从而寻求业绩改善必将使企业走向穷途末路,企业要想保持持续发展,必须重新寻求新的增长领域,从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外包活动,即外包正在演变成一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流程。然而,“战略性外包”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企业面临的问题不再是要不要把某项能力或活动外包出去,而是如何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对价值链中的各个单项活动进行外包,如何协调外包业务并使其持续发展,如何有效减少和避免在外包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基于此,本文综合应用业务外包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企业战略性外包的模式、过程、机制、风险及其测控。全文共八章,除第1章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内容和思路,第2章阐述此项研究的三大理论基础,第8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外,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深入探讨了企业战略性外包的主要模式和运作过程。在从不同角度对战略性外包和战术性外包进行了比较的基础上,科学界定了企业战略性外包的内涵;在对中心依附型,寡头联合型,金字塔幅射型和嵌套交错型等4种战略性外包运作模式进行多角度比较的基础上,吸收相关文献的动态外包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企业能力评价的,适应企业多业务的权变型战略外包运作模式;在充分吸收一般业务外包运作过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到战略性外包的特殊性,提出了企业战略性外包的四步运作过程管理框架图;建立了基于企业核心的资源、核心能力、核心业务识别与匹配分析的战略性外包业务选择模型,和基于企业核心能力、行业特点和外包目的不同组合的企业战略性外包运作模式选择模型。   (2)深入研究了企业战略性外包的运行机制。研究了企业战略性外包的厂商选择流程,针对战略性外包特点,绘制了企业战略性外包厂商选择流程图;明确了战略性外包厂商选择准则,构建了基于AHP的选择最优外包合作伙伴的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应用DEA进行外包商效率评价的步骤与方法;分析了企业战略性外包合作相互信任的内涵、特点和作用机理,通过进化博弈模型对战略性外包合作各方对信任问题的选择行为进行了定量分析,进而提出了增进相互信任的实现途径;归纳指出企业战略性外包网络中可供分配的四种主要利益,提出了利益分配应遵循的原则,进而提出了利益分配的思路和定量方法;分析了企业战略性外包网络中知识共享的内涵与动因,探讨了外包网络中知识共享的合作信任机制、沟通机制和核心企业与外包商之间知识转移的动态螺旋上升机制和实现战略性外包网络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   (3)系统分析了企业战略性外包风险及其成因。企业战略性外包风险是指企业在将其核心业务或非核心业务外包的过程中,由于企业所处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企业决策的有限理性存在,导致对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能力有限,对承包商的控制能力有限,以及文化冲突和信息沟通不利所造成的实际外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背,甚至导致整个战略性外包活动失败的可能性。该部分主要从风险的主体、风险的客体、风险事件和风险因素等四个角度,战略性外包的决策风险、战略性外包的控制风险和战略性外包的整合风险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战略性外包的风险及其成因。   (4)建立了企业战略性外包风险测评体系。构建了由三个层次、三类因素和15项指标构成的企业战略性外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用风险矩阵方法,识别出了企业战略性外包风险关键因子,由此建立了企业战略性外包的风险关键指标体系;构建了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的企业战略性外包风险评估模型,提出选择风险矩阵方法确定企业战略性外包风险的关键风险因子,随后运用AHP方法确定权重,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战略性外包的整体风险和各项风险进行评估。   (5)研究提出了企业战略性外包风险控制策略。从外包企业与承包商关系改善的角度,提出了优化双边或一体化关系治理范式,建立外包企业对承包商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完善双方信任合作机制等风险控制策略;针对贯穿于企业战略性外包运作过程中的三大风险—外包决策风险、外包控制风险和外包整合风险,提出了主要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的控制策略和具体措施;为了实现外包企业与承包商之间的信任合作,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风险,论文提出了具体的跨文化管理和重构企业文化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其他文献
摘 要:圣人观是中国哲学体系中特有的观念,先秦时期是圣人观的形成阶段,是后世该问题的发展基础,本文从先秦时期儒道圣人观的内涵入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构有情无情之辩。  关键词:圣人观;儒家;道家;有情无情之辩  作者简介:马镜涵(1994.6-),女,辽宁省沈阳市人,北京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产业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质量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决定作用,是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特征。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急速、剧烈转型时期,这期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许多摩擦、矛盾和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通过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不仅能够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水平,
期刊
日本著名的童话作家、诗人宫泽贤治的初期代表作《贝之火》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并广为传播.其草稿中的“吉—吝—凶—悔”这一易学图式对于分析作家的创作主题
期刊
摘 要:魏夫人曾被学者与李清照并提,可见这位北宋的女词人的词作在宋代词坛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本文从魏夫人的词作着手,探讨其词作中的闺阁世界,分析魏夫人闺阁词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意象。  关键词:魏夫人;词作;闺阁世界;人物形象;景物意象  作者简介:叶俏毅(1994-),女,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 要:作为唐代最高级别的考试科目之一,进士科受到唐代社会的广泛重视,而作为进士科杂文试的重要考试内容,试赋更是社会的关注焦点。进士科试赋的题目多出自儒道经典、史学典籍,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唐代宗宝应二年(763)进士科所试赋题为《日中有王字赋》,具有歌颂君王的政治意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代宗即位初期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唐代;进士科;试赋;内涵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