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市地处浙江东北部沿海,是我国高温灾害的重要影响区域。高温灾害严重影响了杭州市居民的生活生产,同时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失。随着城市化与高温灾害的交互作用,近年来,杭州市频繁且持续发生高温灾害,城市区域潜在社会损失被无限放大。本文从高温灾害形成、发展、及蔓延的致灾理论出发,在分析杭州市高温气候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灾害风险评价指标,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各指标的空间叠加分析,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研究区的高温灾害风险状况进行空间分析,最终制作成以1km×1km栅格为基本评价单元的杭州市高温灾害风险区划图,最终将杭州市域高温灾害划分为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的五级风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杭州市城区所在的东北部平原包括了杭州主城区以及江干区、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大部。这部分地区人口密集,社会生产以及人类活动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热岛效应对高温的加剧作用,是高温灾害危险性高风险区域。同时,城区大部属于高易损区,尤其是杭州主城区、萧山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余杭中部,这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耕地及工矿企业较为集中,因此暴露在高温中的承灾体潜在易损性高。近年来,城区作为杭州市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地区,居民活动集中,经济发展投入和防灾减灾的投入较多,因此这些地区的抗灾减灾能力强。(2)杭州市城区高温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结果显示,杭州市城区部分的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和滨江区均处于高温灾害高风险区域;余杭区中部以及萧山区中部、东北部大部分地区高温灾害风险等级为中等一次高;城区西部海拔较高的地区风险较低。(3)从杭州市全域看,高温灾害风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平原,富春江、分水江等沿江两岸,西南部的河谷、盆地以及中部地势较复杂的谷地、盆地等低海拔地区。富春江、分水江等沿江平原两侧丘陵高地与低洼平原构成的河谷地区城镇密集,水汽较充沛,夏季容易出现湿热的高温天气,高温灾害危险性较高。临安的平原、腹地和盆地常出现高温天气,是高温灾害次高风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