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AMS实测数据的电力系统仿真致差区域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东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tephen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系统动态仿真是掌握系统动态行为的重要手段,其仿真结果的可信度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经国内外多次扰动试验分析后,表明基于现有模型库的仿真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系统的真实动态特性。而在动态仿真验证中,导致系统仿真结果出现误差的元件模型主要集中在一个小的区域内,识别出这样的致差区域对提高仿真精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大规模电力系统幅员辽阔,元件模型众多,相互之间耦合密切,动态过程复杂,这给仿真致差区域的识别带来了巨大挑战。随着广域量测系统广泛应用,为电力系统动态仿真验证提供了大量的实测数据,如何从实测数据中提取知识,结合数值仿真,采用有效的方法识别出仿真致差区域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以下工作:(1)深入研究了混合仿真的方法与数学原理,通过对比现有五种实测数据注入的优缺点,采用实测数据直接注入方法实现混合动态仿真;同时针对现有几种可信度评价指标的不足,提出了全局差异度评价指标,综合考虑输出变量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来评价系统仿真可信度。(2)通过对基于WAMS记录的多次扰动事件分析,建立电压平均变化率、最大相对变化量、扰动贡献指数、响应时间特征指标体系,揭示了电力系统的电压动态响应时空分布特性,以多维信息角度从实测数据中提取知识,直观的掌握扰动的传播过程以及影响范围;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电压扰动深度概念,进一步分析了电压时空分布特性对致差区域定位的影响,确定电压扰动深度是其重要的约束指标。(3)针对大规模电力系统仿真致差区域定位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深度和最小生成树的致差区域识别方法。首先基于实测数据分析电网的电压动态时空分布特性,设定相应的扰动深度阈值,对扰动小的区域电网解耦去除,将剩余的网络等效为无向图,以仿真可信度指标作为各个支路的权值,求取对应网络的最小生成树及其树枝对应最优割集,并在割集处注入实测数据进行混合仿真,通过多次混合仿真进行迭代压缩排除无误差区域,缩小致差区域的范围,最终达到识别出致差区域的目的。最后通过IEEE10机39节点系统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研究内容能有效提高动态仿真验证的效率,降低误差溯源的代价,为下一步误差元件解耦以及模型参数校正提供合理的参考。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使用小鼠胚胎干细胞报告细胞系及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系对中药有效成分促神经分化功效进行检测,筛选出具有较强促神经分化功效的中药有效成分,为研发促内源性神经再生
PKR(double-stranded RNA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作为一种依赖 dsRNA 的、干扰素诱导的蛋白激酶,在抗病毒、免疫应答和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哺乳动物PKR在没
氧化应激可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可能会引起许多疾病,如肝脏损伤、衰老、癌症、中风、心肌梗死、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Anastatins A&B是含生草(Anastatica hierochuntic
本试验使用体外培养的原代猪脾脏淋巴细胞,然后建立GPX1过表达型猪脾脏淋巴细胞模型,再于其中单独或者联合添加DON与亚硒酸钠(Na2SeO3),来探究DON致GPX1过表达型猪脾脏淋巴细胞
目的:以多西他赛(DTX)为模型药物,构建一种抗巨噬细胞吞噬多肽(Pep CD47)和循环肿瘤细胞(CTCs)靶向多肽(Pep10)修饰的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SLNs),进行SLNs的理化表征,并对其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目前全球环境恶化,土壤干旱、盐渍化日益加重,这些问题成为限制棉花产量的主要环境因素。随着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逆
油菜(Brassicanapus L.)是重要的油料经济作物,而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油菜的生产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植物基因组研究的深入,抗逆相关基因和抗逆机制的不断揭示,通过提高作物抗
同塔三回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在节约输电走廊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其防雷设计较单回或者双回输电线路有明显区别,特别在构成直流电网情况下,应从严控制线路雷击跳闸率。本文以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智慧城市概念的普及,以及诸如城市大脑等项目的实施与发展,城市监控逐渐走向自动化、智能化,而这种变革,需要结合计算机视觉等相关技术来解决传统非智能监控
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e)是生物体抵御和清除入侵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主要起防御、监视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能清除病原体的入侵,又能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