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OH)D对TGF-β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泸州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y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途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Tubular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TEMT)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被认为是致肾脏纤维化最重要的作用因子之一,可以促进TEMT的发生。Smads蛋白是TGF-β信号转导过程中最重要的胞内效应因子之一,它能将TGF-β信号由胞膜转入核内。Smad3过度表达及Smad7被抑制是肾脏纤维化的主要因为。1,25-二羟维生素D(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是体内最重要的维生素D活性产物,通过与其受体-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receptor,VDR)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已有研究表明1,25(OH)2D3可以改善肾脏纤维化,但尚未有关其改善TEMT分子机制的报道。本实验通过检测1,25(OH)2D3对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m muscle actin,α-SMA)、VDR、Smad3、Smad7蛋白及mRNA的动态表达变化,探讨1,25(OH)2D3对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效应及其分子机制,为临床肾脏纤维化的药物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株)。将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TGF-β1(5ng/ml)组(T)、TGF-β1(5ng/ml)+1,25(OH)2D3(10-9mol/L)(D1)、TGF—β1(5ng/ml)+1,25(OH)2D3(10-8mol/L)组(D2)、TGF-β1(5ng/ml)+1,25(OH)2D3(10-7mol/L)组(D3)。每组设三复孔,分别于加入干预因素后12h、24h、48h、72h,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α-SMA、E-cadherin、VDR、Smad3、Smad7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12h、24h、48h、72h,TGF-β1(5ng/ml)诱导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从原有典型的铺路石样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的形态,且呈时间依赖关系;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提示α-SMA、Smad3蛋白的表达随时间明显增加(P<0.05),E-cadherin、VDR、Smad7蛋白的表达则随时间逐渐减少(P<0.05);Realtime-PCR结果示α-SMA、Smad3、Smad7 mRNA的表达随时间明显增加(P<0.05),E-cadherin、VDR mRNA的表达则随时间逐渐减少(P<0.05)。(2)与TGF-β1(5ng/ml)诱导组相比,除D1组在培养12h和24h后仍可见大部分HK-2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外,其余各1,25(OH)2D3干预组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TGF-β1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同样显示除D1组在培养12h和24h后α—SMA、E—cadherin、VDR、Smad3、Smad7蛋白表达与TGF-β1(5ng/ml)诱导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1,25(OH)2D3干预组α-SMA、Smad3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呈剂量依赖关系,E-cadherin、VDR、Smad7蛋白的表达则明显上调(P<0.05),亦呈剂量依赖关系;Real time-PCR结果则同免疫细胞化学结果一致。结论:(1)1,25(OH)2D3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2)1,25(OH)2D3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上调VDR、Smad7的表达,下调Smad3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背景: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syndrome,POTS)是指直立后出现头晕或眩晕、胸闷、头痛、心悸、面色改变、视物模糊、倦怠、晨起不适,甚至出现晕厥等直立不耐受症状,该症患者在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开始后10分钟内出现上述晕厥或先兆晕厥症状并伴有心率增幅≥30/min或心率≥120次/min。本实验目的在于分析POTS的临床症状,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3天内海马组织内NKCCI及GABAARal表达的改变,及使用BDNF中和性抗体血清(anti-BDNF)干预后其表达的变化,探讨NKCC1在SE中可能机制及其与GABAARal的关系,以及BDNF在SE发生过程中对NKCC1和GABAARal表达的影响,研究其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从而寻找癫痫新的治疗靶点。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35只,随机分为生理
目的:1.研究AOPP患者血清促炎因子(TNF-a)与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2.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AOPP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干预作用。  方法:1.病例的分组:空白对照组:医院健康体检者(20例);常规治疗组:中重度AOPP患者,应用特效解毒剂(20例);血必净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20例)。2.血样标本的收集和处理:入院第1、3、5、7天分别用生化管留取全血3ml,离
学位
胶原酶(collagenase)化学溶解术经国内外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显示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niation,LDH)的有效方法之一,国内很多医院开展了此项技术。臭氧(O3)是己知最强的氧化剂之一,近十几年来,西欧一些国家利用臭氧此特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自2000年以来国内也相继开展了此项技术并证实很有临床实用价值。近几年来临床上又开展了将臭氧加胶
目的:  1.研究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高喂养法诱导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样行为学和病理学的特征性改变。  2.使用临床型MR活体观察AD模型大鼠不同时期脑的改变,对不同脑区使用T2 map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运用MR序列进行老年斑可视化的可行性研究。  方法:  随机选择SD大鼠66只,进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术中死亡6只,剩余60只。分为两组,2VO+高Cu2+组(30只):饮用水为蒸馏水+Cu2++5
目的:本实验采用MMTV-ErbB-2转基因小鼠的乳腺癌组织,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获取小鼠乳腺癌干细胞(BCSCs),Fe3O4纳米颗粒作为细胞活体示踪的分子影像标记剂来标记小鼠BCSCs,探讨BCSCs生物学特性。  方法:MMTV-ErbB-2转基因小鼠乳腺癌组织通过酶消化、贴壁培养法获取乳腺癌细胞(BrCCs),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膜表面标志物CD44、CD24,筛选获取CD44+C
学位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α1-酸性糖蛋白(α1-AG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严重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病历资料完整的AP患者74例,其诊断和分类严格按照“美国急性胰腺炎临床指南”诊断标准,其中51例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23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4 h内住院,且均为首次发作。SAP组和MAP组在入院后1 h、24 h、3 d
肿瘤不仅仅是与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有关的疾病,同时也是与细胞死亡异常相关的疾病。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此类基因的激活与表达不仅直接刺激了肿瘤的生长,亦阻断了肿瘤细胞的凋亡过程,同时能够诱导凋亡的基因产生突变,呈现低表达,二者共同作用使肿瘤细胞的凋亡程度相对于其过度的增值呈现过低的表现,因此细胞凋亡的减少在肿瘤细胞累积中起到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β-catenin、E-cadherin和CyclinD1在正常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胃癌的临床诊疗与预后判断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指标。方法:选取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存档蜡块70例,包括不典型增生20例,其中中度不典型增生1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0例;胃癌组织50例,均为
学位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对体外培养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新生 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BFs)增殖及肌动蛋白-α(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槲皮素抑制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心肌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用胰酶消化组织分离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获得心室肌成纤维细胞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定细胞。2.检测方法:采用WST-1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