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Bi4Ti3O12和g--C3N4可见光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yo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降解,转化和矿化,以及太阳能的转换利用。科学界普遍认为光催化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方法。在本论文中,研究了两种新型可见光响应型催化剂,分别是铁电材料钛酸铋(Bi4Ti3O12)和非金属有机半导体石墨相氮化碳(g-C3N4)。由于钛酸铋和石墨相氮化碳固有的局限性,对太阳光的吸收能力有限,并且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率高,因此可见光下催化性能较差。本论文从提高半导体的光激发和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两个方面考虑,采用了一系列简单改性手段制备高效的光催化剂。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1)采用自催化反应法成功制备了具有暴露{001}面的单晶Bi4Ti3O12纳米片。样品合成过程在酒石酸的辅助下,利用氧化释放的大量热量,驱动Bi2O3和TiO2在280℃下反应生成Bi4Ti3O12纳米片。所获得的Bi4Ti3O12光催化剂表现出对甲基橙的高可见光降解率,其降解速率是熔盐法制备的Bi4Ti3O12纳米片的3.92倍。在自催化反应过程中引入表面氧空位,使价带上移,提高了光生电荷的分离和迁移效率,同时带隙的减小拓宽了光响应范围。
  (2)采用简便的固态化学还原法制备具有丰富氧空位的Bi4Ti3O12-x纳米片光催化剂。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可在温和的温度(300~400℃)下进行。调节温度和还原时间可控制氧空位类型和浓度。最佳Bi4Ti3O12-x样品是在350℃下还原处理60分钟,在可见光照射下裂解水析氢速率为129μmol·g-1·h-1,约为原始Bi4Ti3O12的3.4倍。表面氧空位导致价带上移和带隙变窄,这种能带结构的优化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增强了Bi4Ti3O12-x的光催化析氢活性。
  (3)在温和条件下采用固态化学还原法制备具有可调氮缺陷的g-C3N4-x。结合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固体核磁共振碳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子顺磁共振结果证明,氰基和氮缺陷可通过调节化学还原温度来控制。在400℃下化学还原处理1个小时后得到最佳g-C3N4-x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析氢速率高达3068μmol·g-1·h-1,是原始g-C3N4的4.85倍。氮缺陷可导致价带的上升和导带的下移,这有利于吸收更长波长的光子和光生电子的捕获,因此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
  (4)在柠檬酸的辅助下,水热-煅烧两步法成功制备氧掺杂g-C3N4纳米管。氮化碳结构形态受柠檬酸用量和水热时间的影响,我们提出了柠檬酸诱导形成棒状超分子中间产物和氮化碳纳米管的合成机理。氧掺杂g-C3N4纳米管在可见光下析氢速率达到3692μmol·g-1·h-1。良好的管状结构提高比表面积,缩短光生载流子的迁移距离,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转移和分离效率。氧原子掺杂优化氮化碳的电子能带结构,引起价带的上移和导带的下移,带隙减小拓宽了光响应范围,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为了降低工业生产中的能耗,高效利用能源,可通过提高工业设备的换热性能和减少流动阻力实现。如何在流动阻力增加较少的情况下,尽可能传递更多的热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而相关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对湍流流场内复杂的流动结构的认知基础之上。湍流拟序结构在近壁面的流动和传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用大涡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带有阵列式微型方柱涡流发生器和单个微型方柱涡流发生器的槽道内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讨论了将它们分
自然循环回路作为一种被动式换热装置,目前在太阳能集热器、电子芯片冷却、核电站等领域得到大量应用。自然循环回路换热的原理是在冷热流体温差作用下形成密度差,进而产生浮升力,驱动回路中的流体产生自然循环流动。在回路内外流体协同作用下,加快冷热流体的协同传热,从而起到强化换热的效果。目前对于自然循环回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启动和稳定性分析等方面,换热边界条件大多数为上下横管加热冷却,左右竖直管绝热,并不针对平
在全球能源需求增长与碳减排的双重压力下,太阳能驱动的多联供系统凭借多产品输出、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以及清洁可持续等优势在分布式能源领域中具有明显的发展潜力。在以内燃机、斯特林发动机和有机朗肯循环为代表、且作为多联供系统核心的原动机技术中,有机朗肯循环通过采用低沸点有机工质,可有效实现低品位太阳能光热向电能的转换。但是,太阳能的不稳定、不连续以及当前较低的综合能源利用率,制约着此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高内燃机热效率,对于降低CO2排放和缓解能源危机意义重大。燃烧过程优化是提高内燃机热效率的重要环节。均质充量压燃(HCCI)可满足清洁燃烧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其热效率成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提高汽油HCCI内燃机热效率为目标,采用数值模拟为主、试验研究为辅的手段,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研究了燃烧过程?损失机理以及影响?/功转换的关键因素;为优化燃烧而设计了模型发动机,对实现高热效率及超高热效率的途径进行
学位
等离子态是物质的第四种状态,电弧等离子体是工业中常见的等离子体,由于其能产生高温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中。本文深入学习了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的物理特性及其相关应用,并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其进行仿真计算。首先建立了基于磁流体力学的自由燃烧电弧二维数学模型,利用Fluent以及其中的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definedFunctions,简称UDF)和用户自定义方程(User-definedScala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5G和物联网的全面推进,对互联枢纽——天线的辐射特性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3D打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与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使得天线的设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均匀压缩天线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向。通过非均匀压缩,控制天线上的电流分布(如幅度比例、相位等)以及天线近邻的电磁场分布,可以实现对天线的小型化、增益强化、波束赋形、阻抗改善或模式增加等功能,同时也赋予了天线设计更多的自由度。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