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己内酯的5-FU纳米载体系统的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p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己内酯作为少数几种已获得美国FDA认证的生物医用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广泛地应用于药物载体系统领域。但是由于其主链上缺乏反应性侧基官能团,限制了其在靶向药物载体领域的应用。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论文开展聚己内酯侧链羧基化的研究,通过侧链羧基引入靶向基团,实现该药物载体系统的靶向性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 (1)合成了功能性单体4-羰基-ε-己内酯,在异辛酸亚锡催化剂作用下,4-羰基-ε-己内酯与ε-己内酯进行共聚合制备了聚(4-羰基-ε-己内酯-co-ε-己内酯),还原主链的羰基获得了羟基基团,通过马来酸酐的酯化反应引入侧链羧基官能团。用1HNMR和IR等手段确证了聚合物的结构。将获得的聚己内酯材料用溶剂挥发的方法制备成纳米粒子,作为抗肿瘤药物5-氟脲嘧啶(5-FU)的载体,用XRD、TEM等研究了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大小和形态。聚合物纳米粒子呈现球形,大小在200 nm以下。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聚合物纳米粒子对于5-FU的载药量、包封率以及缓释情况,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纳米粒子系统对于5-FU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缓释时间可达96小时,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可以达到14.39%和93.9%。 (2)利用叶酸的γ位羧基与Boc单保护的与己二胺的反应,然后脱掉Boc,制备带有较高活性的氨基基团的叶酸。利用羧基和氨基的反应,将叶酸键接到聚合物的主链上。利用1HNMR和I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5-氟脲嘧啶载药纳米粒子,讨论了粒子制备的最优化条件,并用DSC,XRD,DLS,SEM等研究了载药纳米粒子粒径大小、形态以及药物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 (3)通过MTT测试和动物体内实验研究了叶酸接枝的纳米粒子的靶向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叶酸接枝纳米粒子降低了胃癌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可以提高胃癌细胞对纳米粒子的摄取,提高药效。
其他文献
离子、电子混合导体La0.6Sr0.4CoO3(LSC)在中低温范围具有高电导率、高催化性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本论文采用柠檬酸、EDTA络合方法,在溶液不同pH
随着课程改革地深入开展,讨论式教学已经被教师广泛应用于课堂之中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实施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主要途径,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
受社会进步及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影响,智能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及领域.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效率及性能,灵活运用智能化技术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除去保证
钴基二元合金团簇具有特殊催化和电磁性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探究Co-Ag与Co-Au团簇稳定结构是研究其性质的重要步骤.运用基于内核构建的自适应免疫优化算法对大尺寸Co55Agn、C
作为目前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具有原材料取之不尽、绿色环保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然而光电转换效率较低、稳定性不好一直是制约硅基薄
小学数学实验就是以数学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在物质器材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数学化的实践操作,探索数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精准记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论文是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生物制氢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资助下完成的(项目编号:2012AA051502)。光合产氢微生物的自身生长过程与代谢机制作为光合生物制氢体系中的一项研究
本文主要围绕建筑管理人员素质情况展开探讨研究,在明确导致建筑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主要因素的情况下,对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得出相关人员需确保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