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功能化及其在液/液非均相反应中的应用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j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具有快速外磁场响应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催化,生物科技,核磁共振成像和数据储存等领域,然而裸露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易被酸性介质腐蚀破坏,限制了其应用场合和使用的稳定性。论文采用二氧化硅包覆磁性纳米粒子策略,通过改变合成方法、控制二氧化硅厚度等条件,研究了包覆型磁性纳米的形成规律和微观结构,考察其在酸性环境下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Grafting from”策略对其进行亲疏水性能调控,并成功地应用于典型的液/液非均相绿色氧化反应。  论文首先利用反相胶束作为纳米反应器,一锅法制备出了粒径均一的Fe3O4@SiO2核壳型磁性纳米粒子。通过调节极性溶剂/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w值),调控Fe3O4粒径(w值为11.6时,Fe3O4粒径约为5nm;当w值为14.4时,Fe3O4粒径约为7nm)。过改变TEOS的添加量,调控核外SiO2壳层的厚度(TEOS添加量为12mL时,形成的SiO2壳厚度约为5nm,TEOS添加量为5mL时,形成的SiO2壳厚度约为2nm)。结果表明:SiO2成功包覆在Fe3O4核上,制得的Fe3O4@SiO2复合粒子的粒径可控;包覆后饱和磁化强度有所下降(5nm Fe3O4饱和磁化强度为53.89emu/g,包覆2nm SiO2壳后磁化饱和强度降为35.53emu/g,包覆5nm SiO2壳后磁化饱和强度降为16.66emu/g),矫顽力仍趋近于零,显示较强的超顺磁性。  论文的第二部分将Fe3O4@SiO2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将ATRP引发剂(2-溴-异丁酰溴)负载到纳米粒子表面,再引发疏水性单体(苯乙烯,St)和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进行无规共聚,通过调整亲疏水单体的比例调节Fe3O4@SiO2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润湿性。将上述合成的功能化粒子应用到苯甲醇的Anelli氧化反应,发现单体体积比为4:1时促进反应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植物总是承受着各种环境因子的作用。其中尤以非生物逆境影响最为广泛。Rare-coldinductible(RCI2)基因参与植物非生物逆境耐受。RCI2基因家族普遍存在于生物中,其高度保守,
粘附连接是E-cadherin(E-钙粘蛋白)介导的上皮细胞间粘附结构,其胞外部分是反式相互作用的E-钙粘蛋白,胞内通过p120-连环蛋白(p120-caten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结合到肌动蛋白
本文研究了溶剂热方法成功合成纳米片状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通过热重差热、XRD、FTIR、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LiFePO4/C的物相特性,并运
本论文对大峪口湿法磷酸进行净化研究,通过脱色、萃取、脱硫和洗涤、反萃及后处理,得到食品级磷酸,萃余液、深脱硫固相等物质用来制造肥料。   经过优化后的条件为:   1)脱
学位
随着对环境保护、生物安全的关注,生物防治的地位日渐提升。作为我国森林害虫生物防治重要手段的白僵菌杀虫剂在我国南方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白僵菌杀虫剂的使用有时被认为引起
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晶型的铜铁矿结构CuFeO_2催化剂,采用SEM,XRD,EDS,XPS,FT-IR,UV-vis等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合成的水热温度、时间、pH值以及不同改性剂对其晶型结构、形貌等特性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晶型催化剂的合成机理。并用于催化单过硫酸盐(PMS)降解水中酸性橙(AC)。考察了溶液pH值、光照等因素对AC降解效果的影响,结合自由基淬灭实验、表面羟基实验,XPS
对Ce(Ⅳ)/Ce(Ⅲ)电对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用以作为氧化还原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测试了电解质的粘度、电导率、Ce(Ⅳ)在电解液中扩散系数及还原反应动力学参数。Ce(Ⅲ)与Ce(Ⅳ)浓度比为3:1、1:1、1:3时,电解质的粘度分别为6.34 mPa·s、5.58 mPa·s、5.37mPa·s;电导率分别为2.59 S·m-1、3.01 S·m-1、2.84S·m-1。Ce(Ⅳ)在电解液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