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规划框架研究——以宝鸡市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p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风貌作为城市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城市特质的一部分,是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的结晶,是城市历史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综合产物,是一种高度复合的城市资本[1]。正是由于城市风貌上的差异使城市更具特色和辨识度。但是,在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城市正在面临着城市风貌趋同的窘境,出现了城市建设形象过于混乱、城市文化底蕴未能彰显、城市生活质量难以提高等诸多问题。随着这种城市风貌和特色危机的问题的暴露,不少城市积极开展城市风貌规划或相关规划。然而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城市风貌规划对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城市风貌规划不是法定规划,它的研究内容和编制审定依据等都需要有统一的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梳理有关城市风貌规划的理论,搭建合理完整的城市风貌规划框架都成为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论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针对城市风貌规划框架进行专门探讨。首先,论文对城市风貌和城市风貌规划等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接着,基于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风貌与特色等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归纳总结,论文对城市风貌的构成要素及其基本属性一一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质目标、方向和角色,重点阐述了城市风貌规划的维度和载体,也就是城市风貌规划的研究内容,建立了“貌由风生”规划思路之上的城市风貌规划框架。继而提出了从“风貌识别”到“风貌分析”,再从“风的倡导”到“貌的塑造”的城市风貌规划过程和方法。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论文以宝鸡市为例进行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证研究,首先,对城市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完善的风貌识别,在对调研对象的可识别性、主导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的分析基础上,总结宝鸡市现状风貌的问题。其次从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生态格局和市民生活状态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和剖析,结合宝鸡城市发展现状,提炼出宝鸡城市精神倡导的城市之“风”。最后,基于前文对城市风貌规划的理论研究,分别以城市实体空间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为载体,塑造在宝鸡城市之“风”倡导下的理想城市之“貌”。最终,城市的非物质层面的“风”和物质层面的“貌”共同构建宝鸡完整的城市风貌体系。  城市风貌规划的框架研究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研究命题,也是我国研究尚浅的命题。但城市风貌又是我国城市研究和建设的重点,本论文提炼并理清城市“风”与“貌”的内涵特点及辩证关系,明确城市风貌规划的研究内容。并回归城市发展的原始动力和根本源泉,明确城市风貌的维度和载体是风貌规划的主要研究内容,提出城市“风”的识别和提炼,城市之“风”倡导下如何塑造城市理想之“貌”的规划思路和方法,这也是本论文在方兴未艾的城市风貌研究中的创新点所在。
其他文献
学位
我国刚刚经历了一个大学建设飞速发展的高峰期,借助大学扩招的机遇一个个崭新的校区拔地而起,面对新时期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当前的大学建设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
建筑节能问题是牵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园林绿化和建筑节能关系的研究,分析影响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以及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论述园林绿化对于遮阳隔热,改善建
本课题的研究以当代文化哲学理论为基础,借鉴建筑现象学的方法,系统综合地研究岭南城市居住文化,力求突破传统的研究主要强调资料考证,个案分析的局限,提倡研究方法的革新,重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