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席夫碱类化合物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功能的多样性,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有机合成反应制得。在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过程中,常常用新型席夫碱配体与不同的过渡金属进行配位反应,得到过渡金属配合物。席夫碱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在农业、工业、分析化学、发光材料、抗菌活性、抗肿瘤等方面均有很好的应用,研究新型席夫碱类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成为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中以邻氨基苯乙酮为原料,合成相应的对位中间体,邻氨基苯乙酮肟,再分别与2-Cl苯甲醛、2-吡咯甲醛、4-氰基苯甲醛、2-萘甲醛、水杨醛、3-Br-5-Cl水杨醛、4-甲氧基水杨醛反应,合成了7种席夫碱类配体。HL1—HL7为含有喹唑啉环的席夫碱配体,分别为HL1:2-(2-氯苯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2:2-(2-吡咯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3:2-(4-氰基苯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4:2-(2萘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5:2-(2-酚羟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6:2-(3-溴-5-氯-2-羟基苯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7:2-(4-甲氧基-2-酚羟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8配体是对氨基苯乙酮与叔丁基铵盐反应得到对位中间体,再与5-Cl水杨醛反应得HL8:1-{4-[(5-氯-2-羟基苄基)氨基]苯基}乙酮叔丁基肟。通过元素分析测试的方法以及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的方法确定席夫碱配体的组成及结构,室温下挥发溶剂有配体HL5的晶体析出。利用已合成的三种配体HL6、HL7和HL8配体分别与Cu(CH3COO)2·H2O、Cu(NO3)2·3H2O、Ni(CH3COO)2·4H2O进行配位反应,通过自然挥发法,有四种配合物的晶体析出。其中Cu(II)配合物1晶体为五、四、四配位构型的三核晶体结构。Cu(II)配合物2为四配位的单核配合物。Cu(II)配合物3是一个五配位构型的单核配合物。Ni(II)配合物晶体为六配位的单核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为八面体配位构型。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的测试手段,对配合物的空间结构进行确定,通过元素分析进一步确定配合物的结构及组成。通过红外光谱表征、紫外吸收光谱表征的方法对过渡金属配合物与席夫碱配体之间引起的光谱性能变化进行研究。在本论文中通过与抗生素作比较的方法,对HL6、HL7和HL8三种配体及其配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性方面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