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DN控制平面的资源适配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igenj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网络业务带宽需求的快速增长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带来了挑战。SDN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架构,其网络可编程性和集中控制的特点为网络资源适配提供了重要手段。同时,随着SDN网络的广泛部署,出现了 IP和SDN网络共存形成的混合网络。本文针对SDN网络和SDN/IP混合网络两种不同场景,分别研究了相关网络资源适配技术。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为了探究解决网络资源适配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研究了遗传算法、贪婪算法等启发式算法和强化学习算法在网络资源适配中的应用。本文在启发式算法研究中,仿真分析了遗传算法、贪婪算法在SDN网络中的资源适配能力;在强化学习研究中,本文基于强化学习DDPG算法,通过模型构建和训练,仿真分析了训练过程中的奖励函数、损失函数和动作矩阵输出。仿真结果表明,在SDN网络资源适配问题上,启发式算法较强化学习算法有效。2.研究SDN网络资源适配问题,对问题进行了数学建模,将其抽象为一个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NP-hard问题,并采用启发式算法来获取近似最优解;为了实现网络资源适配,本文将链路权重优化与贪婪路径选择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网络最大链路利用率最小化的资源适配算法LWG-LB;由于该算法运行时间较长,对该算法的流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资源适配算法MHGA-LB,该算法通过使用贪婪路径选择算法生成初始种群,以较小的最大链路利用率上升减少了算法运行时间;同时,本文搭建了 OMNeT仿真系统,从网络最大链路利用率、传输路径跳数增量、网络丢包数和计算时间等方面对算法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分别从最小化最大链路利用率和减少算法运行时间上进行优化,实现了 SDN网络资源适配。3.研究SDN/IP混合网络资源适配问题,首先对混合网络路由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实现了一种基于BGP协议的混合网络路由系统。在此基础上,对混合网络资源适配问题进行了数学建模,结合混合网络中IP节点的最短路径约束提出了可传输路径的概念和可传输路径的生成算法,用于生成混合网络下各数据流的候选路径集合,并将其应用到LWG-LB和MHGA-LB算法中,分别得到了混合网络下的LWG-LB和MHGA-LB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在不同SDN节点数量下,分别从最小化最大链路利用率和减少运行时间上优化,实现了 SDN/IP混合网络资源适配。
其他文献
目的 构建表达EB病毒LMP2A的小鼠移植肿瘤模型,用EB病毒LMP2A重组腺病毒转染小鼠树突状细胞治疗该小鼠肿瘤模型并评价其疗效,为研究以DC为基础的EBV相关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有
依照《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第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苏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了市规划局局长凌鸣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苏州市东山历史
报纸
目的:通过研究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体外诱导、扩增方法以及生物学特性,进一步在体外研究DC在宫颈癌免疫中的作用,为DC疫苗将来应
对纬编无缝内衣行业市场、生产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无缝内衣在针织内衣市场中的份额日益加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随着无缝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无缝内衣产品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极大的缓解了交通拥堵。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可以看作为城轨交通的大脑,它负责指挥整个城轨交通网,保证列车可以高效、有序及安全地运行。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ATS)系统是CBTC
非法经营罪设立于1997年,为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打击不断出现的新型犯罪,该罪条文采用"明文列举+兜底条款"的模式,之后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了补充条款
从事慈善活动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历史悠久。国家为了鼓励捐赠事业的发展,运用税收政策给予了支持和引导。纳税人在从事慈善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税收筹划效应的存在,有时
介绍了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中借鉴苏州园林的成功尝试,并详尽阐述了新馆内部空间序列组合的艺术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升,白酒行业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在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白酒行业要想保持企业良好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价。本文选用贵州茅台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财务绩效进行评价,从而发现贵州茅台目前所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其不足之处提供相应的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搜集并整理国内外文献,并简单介绍了文章的研究
从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认知(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辨证分型)、穴位敷贴的研究进程(历史源流、作用机理)、取穴与用药(穴位的选择、药物的使用)、临床研究进展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