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幻想禅味孤独——论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影像表达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y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魔幻现实主义是形成于拉丁美洲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因其具有把现实和梦幻同时加以表现的特点,使其散发着一股满溢着想象力的神秘芬芳,其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更多的人对其窥探,让魔幻现实主义从最初的对小说领域及拉丁美洲的影响逐渐扩展到更多的艺术领域和地区中去。电影作为综合了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文学、雕塑的“第七艺术”(卡努杜),作为在形成之初就被普遍认同为表现幻想的诗意化存在,必然与魔幻现实主义有着无可替代的交集。越来越多的电影因其深刻的内容及多样的形式上的需要,选择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在内容上赋予了魔幻现实主义更多的新的主题与意义。然而大众观影认知上的提高及电影类型化逐渐成熟的今天,人们容易把一部电影归纳为爱情片、科幻片、喜剧片等等,却很少有人把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作品认同为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抽离电影的影像表达谈魔幻现实主义在电影中的运用,必定是对理论的机械化的置换与迁延,因此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对现有经典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在内容及影像表达上的特征进行归纳。  第一章,通过对现有经典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概括总结,得出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在内容表达上的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以梦写情。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梦是一种潜意识的活动,它在某方面映照出了人们心底的愿望,而同时反应了愿望的匮乏。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给了梦与感知一个舞台,让“梦”在其中尽情的表达。被电影形象化了的“梦”,让观众感受到了更多的思想上的自由。对“孤独”主题的偏爱,也让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在内容表达上有了更深层的意义。二是混淆时间与空间。对时间和空间的自由把控,不仅给影片中处在痛苦边缘的人物带来了灵魂的避难所,制造了亦真亦幻的效果,更在多重时空的对比中引发人们深思。三是运用符号化的电影元素,婉转表达影片深刻含义。从语言、物象以及动作三个层面分析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符号化表达。  第二章,从影像表达上对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做具体的梳理,探寻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及具有陌生化美感的“魔幻外衣”。从摄影造型、镜头运动、剪辑、声音四个大的方面具体分析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以及其视听外表下与电影主题内容的联系。  第三章从审美层次审视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影像表达背后的人文关照及社会意义。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无论在主题上反应社会问题还是描绘个人情感,无论宏观或微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其中总流露出无尽的孤独意味。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用幻想抚慰无可逃遁直面现实的人们,用最柔软的梦抒写最血淋淋的现实,试探人们心灵深处的秘密。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是一面梦中之镜,让人们回眸一瞥中反观见最真实的自我。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生态”成了建筑规划界的时髦词儿,全国上下冠以“生态”美名的工程项目比比皆是:生态小区,生态广场,生态大厦,生态公厕,生态园林,设计中动辄生态核,生态轴,明明是
期刊
在中国电影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电影与文学的渊源颇深,从两者相识的第一天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改编小说而让电影成名的事例不少,当然因为改编同一部文学作品而让导演乃至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中国当代电影导演中,黄建新无疑是其中被冠以“异类”之名游离于一代导演群体之间的独特个体。他一直是时代忠实的记录者,影片内容大部分都是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