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尽管在内涵存在范围政策的合法性等方面存在着众多不同。但校本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一种媒介,两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笔者以自己所感兴趣的K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为研究对象把所研究的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内容,也是编写校本教材的依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节内容在高中《政治生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笔者以此为导引,把基层县一级的人们代表大会制度实践作一描述,让学生更实际的理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掌全国政权之前就选择确定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富有创造性的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理论成果,它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崭新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的特点表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权力的主体,人民通过选举、投票,推选代表来行使治理国家的权力,各级人民代表选举成立相应级别的政府机构。这一制度构建了国家政权建设的行进路线,构成了人民民主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规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由此,笔者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追溯了民主政治的理论渊源以及付诸实践之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其次,采用调查研究法,阐述了K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把人大代表选举的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描述。把此研究的内容作为校本教材的内容,讲授给学习者。以提高学习者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一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