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青冈常绿阔叶林群落学研究

来源 :杭州大学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taolov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应用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不同地区的青冈常绿阔叶林为对象,在野外样方调查和实验的基础,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对群落的外貌特征、种类组成、结构特点、物种多样性;对青冈和其他主要优势种种群的大小结构、分布结局及其动态;对青冈种群的生长对策,包括:种子库动态、种子萌发、无性系及其繁殖、种群的密度调节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青冈常绿阔叶林群落基本特征.1.不同地区的青冈常绿阔叶林均具有中国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种类组成上,除青冈占绝对的优势外,不同地点样地的其他主要种类相差很大,而且优势度不太明显;2.利用重要值计算的相似性系数明显,各样地的相似是以地域为特征的,即同一地点样地的相似性大,不同地点的样地由于种类组成差异较大而导致相似性不大;3.各样地林木层的生物量相关不大,在120.65-172.53吨/公顷之间,平均值为151.74吨/公顷;4.青冈常绿阔叶林中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的大小依次为:下木层>林木层>草本层.不同地点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不同,各层次的大小排列顺序不一致,和各种环境因子没有明显相关.二、主要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1.从基株层次统计,青冈大小结合有两种类型:类似纺锤形的结构,中间级别数量较多,两头较少;不典型的金字塔形结构(倒″J″)型,Ⅰ级幼苗特别多,而其他级别的个体数相差不大.两种结构在各个级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尤其是Ⅱ、Ⅲ和Ⅶ级.分株加萌生枝层次上的统计表明:各样地基本上都成不太规则的金字塔形.克隆生长(无性繁殖)是对实生生长(有性生殖)的极大补充;2.青冈的种群基本上是集群分布格局.其原因有二:一是青冈种大粒重,多落在母株周围,萌发而成的幼苗为集群分布;二是青冈种群的无性繁殖强烈,萌生的分株和萌生枝多而成集群分布;3.不同样地其他优势种的大小结构各不相同.有增长型的,如石栎、苦槠;有不稳定型的,如木荷、甜槠;有衰退型将被淘汰的,如落叶的枫香.不论哪种类型,都和青冈一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4.其他主要种群的分布格局基本上也是呈集群分布,少数样地中由于其他因素作用而随机分布格局;5.青冈不同大小级的分布格局是动态变化的.幼苗呈集群分布;幼树大部分样地中仍为集群分布,小树和中树集群和随机两种分布都有;而大树则呈随分布.三、青冈种群的动态调节.1.种子库和萌发实验表明:青冈每年产生的种子量不少,但在群落内由于动物大量捕食和微生物的侵染等原因,能残存并萌发成幼苗的不多.林内适度的光照是萌发必需条件;2.不同环境条件下青冈种群的敏殖方式不同,有性的实生和无性的克隆生长相互配合,达到更大的繁殖效益;3.青冈种群自疏的密度调节,个体平均重量(W)和密度(d)存在着幂函数关系;WT=6704.84*d<-0.6438>幂指数是近2/3,而不是-3/2.说明40年左右的青冈种群的增长速度已大大减慢.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双馈异步发电机是风力发电系统目前广泛采用的形式之一。变流器产生的共模电压会通过电机寄生电容形成的共模通路在电机转轴上感应出轴电压并产生轴电流,会缩短轴承使用寿命,
该文采用vvIBDV及氢化可的松,在体外条件下,分别与3-6周龄SPF幼鸡法氏囊、脾脏、胸腺细胞共培养,在培养后不同时间:1.5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收集各组
气候变暖和草地退化为草地蝗虫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栖息、产卵微生境和食物资源,致使其发生数量急剧上升,蝗虫灾害频繁爆发。日趋严重的草地蝗灾对草原生态系统以及人民的生产和
此文简单介绍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具有的问题,详细分析了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方法.
采用AKI或CFA培养基,30℃
截至2010年底,中国全年风力发电新增装机达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尽管中国风能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电网等因素仍在制约着风电的利用。风力发电在我国电力消费中所占的份额仍然很小,截至2009年,风电装机容量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85%,而上网风电仅占总电量的0.75%。这意味着有1.1%的风电运营后无法上网。如何能使电网的建设和延伸适应风电
结合目前中等幼师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总结了当前学生文化课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观念转变、教学改革、课程设置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配网的规划、调度运行、生产计划和优质供电。在用电管理逐步市场化的今天,短期负荷预测也成为一个供电企业能否走向现代化的重
该文对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的人纤维粘连蛋白双结构重组多肽CH50在免疫调节方面的功能、机理及在抗肿瘤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