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证监会颁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A股中陆陆续续有不少企业开始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现今仍然有许多企业正在计划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其中也有部分公司由于股票来源模式选取不恰当,导致计划终止或者延迟。本文以特锐德公司为案例,选取员工持股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股票来源模式作为研究落脚点,探究采取不同股票来源方式的原因何在,不同的股票来源模式又会带来哪些经济后果,从而进一步丰富有关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并且为其它将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企业,作出借鉴意义。特锐德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人力资本占据重要地位,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特锐德是A股唯一一家在员工持股计划模式中选取过不同股票来源的企业,在实行三次员工持股计划的期间,其经营范围、主营业务、核心管理层等几乎没有变化,只有采用的员工持股计划模式有区别,非常符合案例研究的标准。本文的分析主要为动因分析与效果分析两部分。在动因分析部分,从员工需求、资金需求、融资难易、信息成本以及管理者利益、实施程序等角度分析了股票来源模式的选择原因,发现采取“定向增发”模式不仅是为了解决激励问题,同时解决了融资问题,并且当参与人员中有大量普通员工时,采取“定向”增发模式的可能性更大,而“存量增持”模式更可能适用于参与对象为企业核心人员。在效果分析部分,本文先对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分别进行了短期市场反应的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对“定向增发”模式的反应更为积极,再从融资能力、研发能力等方面运用数据检验了员工持股的效果,发现“定向增发”模式的员工持股计划能够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而员工持股计划对于企业的研发能力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