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射流汽车尾气流场超细颗粒的成核和凝并过程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mmi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M2.5(颗粒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已有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上升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肺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关系密切。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燃料中的硫在燃烧后形成SOx随着尾气被稀释和冷凝,会形成大量的PM2.5。本文研究了汽车尾气排放时纳米颗粒的成核和凝并过程,分析了不同流场中颗粒物质的数密度和颗粒直径分布,论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采用热线风速仪对平行双射流流场进行测试,研究了雷诺数、双射流间距对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射流喷口附近,沿射流方向,双射流是分离的;由于射流中间边界层的相互影响,双射流会逐渐混合,并最终形成单股射流;射流的平均速度、湍动能是对称的;双射流间的扰动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大,雷诺数越大,则雷诺应力和湍动能越大。双管间距越大,射流间的扰动就越小,但是射流宽度随着双管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减小双射流间距或者增加雷诺数,都能增加双射流混合距离。第二,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平行双射流场中颗粒的成核与凝聚过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硫酸/水系统中经成核和凝聚过程形成的颗粒数密度和粒径的分布,说明成核过程会形成大量的纳米颗粒,在双管射流的中间和射流场周围,颗粒具有较高的浓度。在各种力的作用下,颗粒的凝聚过程使颗粒的数量减少,而直径变大。射流中硫的浓度对颗粒的浓度分布有影响,随着硫浓度的增加,流场中的颗粒数密度有明显增加,而成核形成的颗粒直径减小。环境湿度和雷诺数的增大,有利于成核过程,因而导致形成更多的颗粒。第三,通过大涡模拟方法计算双管冲击射流流场,获得流场流动特性;并计算了硫酸/水系统的成核和凝并过程,获得双管冲击射流流场中颗粒物质的数密度分布和浓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冲击射流分成自由射流区域、贴壁射流区域和上喷流区域,随着双射流间距的减小和射程的增加,双股射流间彼此的相互作用增加。颗粒尺度最大的区域发生在射流区域的周围。经过凝并过程后,颗粒数目大量减小,最大颗粒浓度在射流贴壁区域。双射流的间距影响射流中间颗粒数密度和尺度分布,双射流中间将形成更多的纳米颗粒,同时,颗粒物的尺度增加。射流冲击高度越大,靠近壁面处形成的颗粒数密度越小,总颗粒数也越小,所以增加射流射程对减小纳米颗粒的形成有益。在冲击高度较大的情况下,贴近壁面处形成的颗粒尺度较大。第四,研究了轿车不同行驶条件下流场的性质和颗粒物的分布。颗粒数密度最大区域在汽车尾部1米处;距离汽车尾部越远,颗粒物越少;成核形成的颗粒物最大尺度发生在流场边沿。纳米颗粒的数密度和尺度分布也受流场结构的影响,因而也受到汽车行驶速度和尾气排放速度的影响。汽车行驶速度较快时,尾气排放的H2SO4蒸气容易被稀释,有利于降低颗粒物质的形成。
其他文献
家中藏有一件康熙豆青地三彩将军罐。该罐绘画精湛,纹饰优美。因其为豆青地釉下三彩,工艺复杂,成品率低,烧造难度较大。像该罐器身釉里红显现鲜红色正的器物并不多见。此罐是前些
报纸
对分课堂是最新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获得思辨和自主学习机会。而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与开展需要一系列条件,相关形式拓展与创新也值得
裂纹是转子系统中的典型故障。上世纪70年代,很多学者开始研究带横向直裂纹转子的动力学特性。实际情况中,裂纹的形式很多,斜裂纹就是传递扭矩的转子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裂纹形
<正>2018年,走过了五年的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扩容"。那个前两年被津津乐道的"一成不变"的展商名单得到了"倍增",在原有的西岸艺术中心A馆对面,近万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各行业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也处于朝阳势头,物流行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大数据时代使我国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互联网业务催生出全新物流模式促使物流行业规模也因此迅速扩张。同样,大背景下快速发展的行业意味着企业将要面临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复杂程度上都有着较大变化的财务风险。因此要求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这对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SF公司是一家上市民营企业,以运输为主经
为探讨亲子阅读中家长的指导行为,研究者采用事件抽样法对在福州市某绘本馆内进行亲子阅读的20对家长和孩子的阅读行为实施观察,共观察到44个事件。结果表明,在亲子阅读的具
钻井周期是油气田进行工程投资测算、勘探开发钻机部署的一个关键参数。为此,系统分析了国内石油钻井周期定额统计方法(经验估算法、统计分析法、技术测定法等),在中国石油天
介入空间中的艺术,公众的参与成为公共艺术不可缺少的因素。当代艺术作品引起大众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参与者介入公共艺术的讨论,是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艺术家作品超越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