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多目标的协调区间及控制研究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b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影响经济活动的有效手段在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应对经济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经济由高增速向中高增速转变的“新常态”时期,如何使货币政策目标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货币政策多目标的运作机制、协调控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但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货币政策多目标的动态性、不一致性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复杂,货币政策协调控制难度较大。本文首先在总结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兼顾货币政策多目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选取1993年-2014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指标变量,利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各最终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关联程度;利用BP(Back Propagation,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模拟仿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到最终目标的交互传导过程,通过政策模拟找出影响最终目标GDP增长率的主导因素、调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变量进而找出货币政策多目标协调区间、找到控制变量的最优取值实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的控制。最后,针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中介目标中的M2、社会融资规模与最终目标有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最终目标GDP增长率与其他目标间的关联程度最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GDP增长率的影响敏感度由大到小分别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货币供应量M2、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社会融资规模;货币政策多目标具有可协调性,当失业率为4%-4.5%之间、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利率为0-2.5%、国际收支差额4000亿美元左右、通货膨胀率2%-3%时,可使GDP增长率保持7.2%-7.8%的水平;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为12%时经济增长幅度最大。
其他文献
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其设置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投资决策能力,保障中小股东利益,它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以来,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不断融合,经济全球化指日可待。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的经济大国,在全球经济之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全球经济逐渐实现一体化的今天,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要求加强和完善我国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具有中国特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从我国开始利用外资以来,政府就一直重点引导外商投资该领域。近年来,我国农业利用FDI取得了显著成就,外资已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
一、宜宾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总体发展趋势1.全国电子政务的构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
[目的]通过研究2000年以来长三角农民收入时空分异与驱动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长三角农民增收及城乡融合提供理论参考及实践借鉴。[方法]文章通过GIS-ESDA模型揭示2000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抢占后危机时期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和新优势,我们国家也进入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河北省如何抓住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统战工作,对于发挥统一战线线长面广、联系广泛的优势,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有企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