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黎铅锌矿位于广西梧州市藤县大黎镇,处于钦杭成矿带的西南段,受大黎-凭祥断裂及次级断裂的控制。矿区地层主要为寒武纪黄洞口组和小内冲组,是一套典型的陆源碎屑岩建造,矿区外围发育燕山期的花岗岩,构造主要为北东东向的断裂。 矿体呈脉状赋存于北东东向与次级断裂破碎带中,矿石矿物以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为主;而脉石矿物却主要以石英和少量的绿泥石、方解石等为主。矿石结构主要有中粗粒自形结构、半自形-它形粒状,构造有块状、条带状、细脉状、网脉状及角砾状。矿化阶段可以划分为黄铁矿-石英阶段(Ⅰ),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石英(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黄铁矿-碳酸盐-石英阶段(Ⅳ)。 硫化物石英脉中包裹体类型较为简单,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成矿流体从早到晚发生了连续规律性变化,早期成矿流体具有高温、中盐度的NaCl-H2O流体特征,均一温度介于294℃~450℃之间,盐度在8.81%~25.03%NaCleqv之间变化,同时流体具有明显的多期活动迹象,晚期流体叠加于早期流体之上;成矿期为中低温、中低盐度的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依次为165℃~298℃、6.44%~16.74%NaCleqv;成矿后演化为低温、低盐度的NaCl-H2O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依次为110℃~158℃、2.78%~8.15%NaCleqv。成矿阶段硫化物石英脉的氢-氧同位素测试显示,δ18O‰(H2O)值较为集中,在7.10‰~7.91‰之间变化,显示为岩浆来源;δD值为-54.9‰~-61.2‰。在平衡水δD-δ18O图解及落入岩浆水与变质水的叠加区域中,暗示初始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后期叠加变质水。 综合分析认为,大黎-凭祥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的多次活动,使来自地下深处的岩浆流体沿断裂上升,与地层中富含成矿物质的变质流体混合,成矿元素沿断裂卸载,形成脉状铅锌矿,属于典型的断裂控制的中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