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列斯基《第一交响曲》的结构力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里斯托弗·潘德列斯基(Krzysztof Penderecki,1933-2020)是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的先锋作曲家,“波兰乐派”的创始人之一。本文以潘德列斯基《第一交响曲》为研究对象,以音乐“结构力”为切入点,研究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力”对作品的导向性作用。文章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绪论主要对论文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论述。第一章“潘德列斯基与结构力”,分别对作曲家、作品及结构力等基础概念进行阐述;第二章“《第一交响曲》音乐元素的结构力”,根据相关的结构力理论,对作品中呈现的具备结构性的音乐元素进行分层剖析,由浅入深的进行探索;第三章“作品结构力的相互关系”,对各结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梳理总结,并进一步认知宏观和微观结构的逻辑构成。三个章节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解析,得到了以“横向——纵向——竖向”为整体的三维立体“结构力图”。结论基于上文研究,通过运用结构力理论不仅对潘德列斯基《第一交响曲》的结构构成有了新的认知,同时以小见大对多类型的现代作品的分析与创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其他文献
氧化镓是一种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高达4.6-4.9eV,吸收截止波长对应日盲紫外波段,击穿电压可达8MV/cm,巴利加优值达到3444,在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场效应器件、高功率器件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是超宽禁带半导体领域的热点材料。目前,氧化镓单晶体材料生长技术已比较成熟,2英寸β-Ga2O3单晶片也实现了商品化。由于单晶β-Ga2O3中(100)晶面间的化学键相对较弱,容易在机械外力的作用下
学位
集室内照明和通信于一体的可见光通信(VLC)技术由于其自身的丰富频谱、节能性、稳定性、安全性等优势,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为了让可见光通信的速度能够应对大数据时代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通信需求,科研工作者们借鉴传统射频(RF)通信的调制方式,形成光正交频分复用(O-OFDM)技术,大大提升了VLC的载波信息承载能力和数据吞吐量。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带宽瓶颈下的VLC通信速率,多种混合调制
学位
《钢琴练习曲四首》是倪洪进先生根据京剧曲牌改编创作的,故又称为《京剧曲牌钢琴练习曲四首》,这组作品的问世开创了用戏曲元素创作一整套钢琴练习曲的先河,是学习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重要文献。在钢琴音乐的演奏与教学中,很多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如《牧童短笛》、《浏阳河》、《皮黄》等均已被广泛地应用,而倪洪进《钢琴练习曲四首》的使用频率却比较低。究其原因,这组作品的体裁风格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在CNKI(中
学位
抚顺地秧歌,也被称为“满族秧歌”,是一种在辽宁省抚顺地区盛行,民族、地域特点浓郁的民间音乐舞蹈形式。抚顺地秧歌于2006年被列入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时发现,如此有代表性的民间歌舞,在其用乐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匮乏。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与田野调查,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笔者认为抚顺地秧歌在用乐方面有其独特性。首先,地秧歌中的音乐有自己的演奏程式,与秧歌表演中的舞蹈
学位
步态特征作为一种生物行为特征,其采集过程无需目标接触配合,可以在较远处进行采集,从而不被目标察觉,且难以进行伪装,因此在刑事案件侦察、医学疾病诊断、公共场所安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综合发展,步态识别的自动化程度及精度逐步提升。但和人脸、指纹等生物特征识别相比,步态识别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背景、光线、视角、服装和携带物等条件的改变,会对步态识别精度造成影响,其中,最为日
学位
长余辉材料在夜光标识和生物成像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时至今日,黑暗环境仍被认为是余辉发光探测的前提条件,但是这种前提条件限制了长余辉材料在白昼环境中的应用。如果长余辉材料的发光可以在白昼环境下被探测到,长余辉材料就有望成为全天候光学示踪的潜在技术选择。长余辉材料的发射波长与环境光的光谱成分存在交叠时,发光强度较弱的余辉信号会被明亮的环境照明光所淹没,导致其余辉发光无法在环境照明光下被探测到。本文
学位
东北二人转是东北地区独具特色的一种集音乐、舞蹈、说唱,舞台表演等于一体的综合型曲艺表演形式,并于2006年跻身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它既是东北地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东北人民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与其他民间曲艺曲种相较而言,东北二人转的发展一直呈上升趋势,历经三百年依然活跃在我国曲艺表演的舞台上。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传媒的产生及现代二人转的出现等等,这一代表东北地区特色的曲艺形式的发展
学位
混合类电子音乐是属于电子声学音乐时期的一种电子音乐形式,是作曲家基于电子音乐的创作理念配合新的科学技术在电子音乐发展下对声音的又一次探索。混合类电子音乐以电子音乐和传统音乐两种形式的融合为基础,统一地表达作品思想。两种音乐形式融合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作曲家严谨的创作思维。文章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绪论主要对论文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相关内容进行论述。第一章分别对概念及所囊括的电子音
学位
钢琴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掌握钢琴演奏技巧和提高文化理解能力的过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题目所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学生要发扬“工匠精神”。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切磋、琢磨”,像不断切磋加工器物一样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并像细细打磨玉器一样不断充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对三位女音乐家钢琴作品的教学探索中,教师和学生要不断切磋琢磨,共同商讨,互相砥砺。本篇
学位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至今已逾时枠,自上世纪20年代起受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中国流行音乐的形态经历了不断演化与发展的过程,在数十载同中国社会与文化融合的探索实践中,在不同历史时期彰显出特有的文化价值。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道路可谓是磴道盘且峻,作为一种艺术共同体,当在发展之路上受到各种制约与影响的时候,中国流行音乐能够以自发性的存在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地调整发展方向,主动地适应中国社会的时代变革。十一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