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视域下罗伯特·洛威尔诗歌中的抗争主题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der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伯特·洛威尔是二战后美国诗坛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曾屡获殊荣,如国家图书奖、普利策文学奖和吉尼斯诗歌奖等文学界的重要奖项。作为美国自白派诗歌的创始人,他的诗歌在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同时,又以独特的方式对当代美国委靡的精神生活进行了鞭笞。国内对洛威尔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白诗和传记批评领域,但鲜有人从心理防御机制视角出发对罗伯特·洛威尔诗歌中的抗争主题进行研究。因此,本文试图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中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与洛威尔的诗歌相结合,探讨洛威尔诗歌中所展现的抗争主题。  “防御机制”理论是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防御机制更确切地是指自我防御机制,使用自我防御机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我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所做出的应激反应。在与人交往,感受世界和遇到刺激时,人们会采取各种各样的心理防御机制。抗争,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主要表现形式,人们将抗争作为一种与世界的互动方式和自我防御手段。由于上述理论核心内容与罗伯特·洛威尔诗歌中的抗争主题相吻合,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为探讨罗伯特·洛威尔诗歌中的抗争主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柱。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对罗伯特·洛威尔的生活背景,艺术成就,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进行简要介绍。第二章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视角分别探讨了罗伯特·洛威尔诗歌中对形式主义和自身创作局限的抗争。第三章从社会环境和战争政策两方面来探讨罗伯特·洛威尔心理防御机制视域下的政治抗争。第四章从宗教信仰方面阐释了罗伯特·洛威尔对清教和基督教的抗争。第五章为论文的结论部分,重述了本文的研究主旨和意义。抗争,作为洛威尔的心理防御机制已经渗透到了他诗歌中的很多方面。本文将以心理防御机制为视角,从文学,政治和宗教三个方面来揭示诗人对一切丑恶和不公的抗争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注和同情。最后本文也希望可以为以后研究罗伯特·洛威尔诗歌的学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托尼·莫里森在她最新作品《一点慈悲》中继续对美国历史进行探索。这部作品发表于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上台之时,有着巨大的隐喻力量。本论文将从新历史主义的
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简称 PC)是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近年来,二语语用能力培养备受关注,但是,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仍不尽人意,因此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进一
传统的翻译理论一直把原文视为译文的绝对标准,强调以原作为中心,力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传统的翻译研究都着重于译文与原文的文本对比,并试图从理论上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