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艺术管理学视角,结合相关学术领域的观点,借鉴经典博物馆之经验及当下科技发展成果,将鼓浪屿风琴博物馆作为主要分析案例,探索20世纪以来音乐博物馆在中国发展轨迹和前景。在了解音乐博物馆概念的基础上,从鼓浪屿风琴博物馆自身运营、社会建构、技术媒介等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调试意见,推动场馆向具有立体感、动态感的交互性博物馆发展,为中国音乐博物馆之全面性的进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本文的绪论部分,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创新点、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等五个方面进行写作。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音乐博物馆的概念、分类及历史沿革,枚举了部分中外音乐博物馆的典型代表。旨在阐述音乐博物馆当今在世界与中国的总体发展概况,为后文关于鼓浪屿风琴博物馆的写作构建背景、基础。第二章开始着手以鼓浪屿风琴博物馆为案例的研究分析,从场馆概览、藏品展示说明、财务运营、客源情况等四个方面概括叙述了鼓浪屿风琴博物馆的内部运营状况,发现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结合典型案例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第三章从鼓浪屿风琴博物馆的外部社会链接入手,搭建鼓浪屿风琴博物馆与所在区域内相关艺术文化单位、地域文化、社区、人才资源的文化链接,以挖掘鼓浪屿风琴博物馆的发展潜力,拓宽其发展空间。第四章将音乐博物馆的发展置于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观察鼓浪屿风琴博物馆技术媒介的迭新其数字化发展趋势。在数字博物馆的历史及概念的基础上,探索未来音乐博物馆如何顺应数字化趋势借助科技力量为访客创造“沉浸式”参观体验,使场馆朝立体化、动态化的交互性博物馆方向发展,提升场馆吸引力与辐射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