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气水流在弯道中气体迁移扩散规律试验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ed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中的天然河道和水利输水建筑中常以弯曲的形状存在,而水流运动在弯道作用下又呈现出特殊的水力特性:弯道水面存在横向比降、弯道环流、水流动力轴线偏移等,这些水力特性影响着河流的泥沙运动、河道航运、生态环境等。另一方面,泄洪、消能形成的掺气水流在不同水流结构作用下使水流掺气浓度分布不同,从而影响着水生态环境。以往的研究中,弯道水流更多的是从其水流结构、紊动特性、污染物输移等方面进行的,对掺气水流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掺气机理以及溢洪道、消能工安全性方面进行的。忽略了掺气水流在不同水流结构作用下掺气浓度重分布对建筑物及水生态的影响。所以本文展开对掺气水流在弯道特殊水流结构下的气体迁移扩散规律试验研究。本文采用水工模型试验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以消能水体为掺气水流,在消能工下游布置由起始直段、左向弯道、中间直段、右向弯道、末尾直段组成的弯道模型,分析水流在弯道中运动的水力特性,通过实测弯道内掺气浓度分布,分析弯道水流结构对掺气浓度分布规律的影响及气体在弯道中迁移扩散扩率。得出:实测弯道水面线发现弯道水面横比降从水流进入弯道后开始产生,并且增大至弯顶附近出现极大值,弯顶至弯道出口横比降减小,出口后直段仍存在一定值的横比降;弯道内时均动水压强随水面变化而变化,水流进入弯道后凹岸水面升高,时均动水压强增大,凸岸反之,弯顶以后凹岸水面降低,凸岸水面升高,时均动水压强在凹岸减小;水流动力轴线随水流进入弯道后从中线周线偏向凸岸,弯顶以后水流动力轴线向中心轴线至凹岸过渡,出弯后中间直段仍靠近凹岸侧;根据弯道内横向流速垂线分布得出弯道环流从弯道入口处产生发展至弯顶附近环流强度最大;弯道水流掺气浓度沿程递减,在弯道不同位置变化率不同,由于环流及水流动力轴线影响,在弯道内,凸岸掺气浓度变化率先增大后减小,凹岸反之,并根据沿程变化规律拟合得出弯道内凹凸岸及中心轴线掺气浓度分布规律计算式;掺气浓度在垂线上分布近似指数分布,且不同岸边分布均匀化不同;横向掺气浓度分布沿纵向在两个反向弯道间呈周期分布。本文目的为了丰富弯道水流特性及水流结构的研究以及开展掺气水流在不同水流结构作用下掺气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其他文献
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对苏州工业园区湖泊水体和河流水体的浮游动物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年度变化,探讨其分布与水体理化因子间的关系
选择性剪接为蛋白质组和转录组赋予了更高的复杂性,使得长度有限的编码蛋白质序列能够在既有长度的基础上,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为物种的多样性做出来巨大
原子与分子的冷却和囚禁研究,是当前国际上分子物理、化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分子具有复杂的振转能级,因此,只有具备准闭合能级系统的分子,才能作为激光冷却的候选分子。本
铀矿开采和铀的生产及应用中产生了大量的铀废渣、尾矿及含铀废水,对人类与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微生物修复水中铀(Ⅵ)污染是环保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研究运用植物乳杆菌去
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地电磁一维、二维电各向异性正演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解决大地电磁一维、二维电各向异性正演问题,并将大地电磁二维电各向异性的正演用于页岩储层的压裂动
本论文利用单色共振双光子电离(1C-R2PI)、慢电子速度成像(SEVI)方法和高精度理论计算研究了间溴氟苯分子激发态光电离。针对SEVI实验过程中的紫外电子噪音问题,我们介绍了一种图
脉冲微分方程能描述具有瞬时突变现象的实际问题,在航空航天、控制系统、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医学、经济学等众多科技领域有广泛应用,对其理论及数值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
本文研究了在Neumann边界条件下,具有比率依赖型反应功能函数的捕食-食饵反应扩散系统。为了研究系统在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和局部Hopf分支,分析系统在正平衡点处线性化部分的特
本文改进了 Jackson刻画前列腺肿瘤生长的数学模型,考虑到了“雄激素依赖的细胞”和“雄激素独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扩散系数。这个模型本质上是一个自由边界问题,描述了前列
随着掺气减蚀设施在工程上的大量应用,掺气水流对空蚀破坏现象的防止及减弱效应已得到普遍认可。但是高速水流掺气以后水体的紊动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水流的掺气量在掺气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