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产生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普通高校一直为国家与社会所关注。近年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各高校不断的扩大招收人数来满足这种需求。在校人数的增加又导致校园规模的扩大,于是出现了“大学城”、大学新区的竞相建设,圈地运动似乎又兴起了,大型校园,巨构建筑等成了今天新建大学的“特色”。在这种火热表象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很多问题:对土地的滥征滥用,对能源的过度消耗,特别是新校园,它们建设速度快、周期短就更容易在建设中或建成后产生问题。这些情况与我国建立节约与和谐社会的基本方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都是完全相悖的。本文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在明确了相关概念及既往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目前新建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现状及使用状况进行观察、分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及他们对外部空间的主观感受及需求取向,为设计提供具有方向性的指导资料。通过研究,笔者提倡以校园外部空间使用者的根本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设计,为新建大学校园外部空间在其规模和空间尺度上提出有根据的设想。不同规模的大学校园可容纳不同数量的学生,再参照空间行为心理需求及实地调研的内容,提出广场、绿地、水体、道路等外部空间的主要构成元素在设计时可以参考的尺度要求,目的在于满足校园外部空间使用者的要求,避免土地资源无谓的浪费,同时保证校园各类活动的正常开展,为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本文还提到了新建大学校园在网络化时代的设计趋势,模数制的设计方法适应了有机生长及整体原则的要求。最后笔者认为新建的大学校园应当遵循五条设计原则,而原则是正确行事的前提,再加上适宜的设计方法便可成就良好的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