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gt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是落实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地理思维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过于注重知识、忽视思维发展等问题。而深度学习指向深层次的思维训练活动,可以为地理教师提出有效地理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因此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研究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现状,这对于提升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深度学习与地理课堂提问的概念,深入剖析了深度学习与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共性特征包括高层次认知思维训练、新旧知联结关系构建、问题解决式生成取向和反思性地理学习过程四个方面。借鉴深度学习路线,以提问设计、提问过程和提问结果作为一级观察指标,以联系课堂教学目标、引发生成学习倾向、激活已有学习旧知、激发积极思维倾向、建构地理新知识、迁移地理新知识、学生表现性评价以及指向新的学习期待为二级观察指标,设计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观察量表,并通过专家咨询法完善观察量表。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法研究高中地理课堂提问在提问设计、提问过程和提问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在国家教育资源平台上选取了四个课题同课异构的八个课例,提前以文本形式记录八大课例的师生话语行为,运用量表对实录课堂展开课堂提问观察诊断,总结发现高中地理课堂提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在提问设计环节,教师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链条式提问,但提问情境形式单一、脱离实际且信息有限,倾向正向引导提问且冲突利用效果低下,开放性问题设计不足。②在提问过程环节,教师善用提问激活学生生活旧知,但在学科旧知的激发上存在替代学生激发旧知、线索提示过于明显、关键学科旧知发现不足的问题,在激发积极思维倾向上高水平提问比例过小、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调动不足,在学生建构地理新知识上过度引导,在学生迁移地理新知识方面意识欠缺、创设不足。③在提问结果环节,教师普遍存在思路追问型提问过少、过度压缩反思空间的问题,部分教师激发生生互评的意识较为欠缺或流于形式,教师主体评价中存在评价针对性不足、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评价缺失的问题;在指向新的学习期待方面,教师基本能够通过追问鼓励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在激发学生主动提问方面存在意识欠缺和能力短板。针对高中地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在提问设计阶段,应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以建立充分感知、挖掘现实热点素材以深化认知体验、综合联系地理要素以丰富情境深度、评估学生认知基础以瞄准思维障碍,联系地理问题解决以创设劣构提问。在提问过程阶段,应落脚新旧知识衔接进而挖掘关键旧知、深入地理过程原理以激活高阶思维、创设留白加工空间以激发主动建构、转变地理时空条件以拓宽迁移运用。在提问结果阶段,应追问思路外显学生的元认知过程、关注全体激发生生多向互动反馈、面向实际贯彻教师多维表现评价、设置悬念诱导学生质疑批判主动提问。
其他文献
1外包给电信运营企业带来的利益企业实施外包时,要对外包业务进行评估和测算,针对企业自身的状况和内外部环境,进行利弊衡量,一般来说外包能够给企业带来以下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取得的成绩也是非常喜人的。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制约了我国经济的
【正】郑板桥,乾隆七年春铨选为曹州府范县知县兼署朝城县,十一年调任山东莱州府潍县知县,十七年底辞官。郑板桥辞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重农轻士、乐为农夫;二是不肯与虎